一腔真情系百姓,平凡岗位奏华章
海陵区罡杨罡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凤梧
本人王凤梧,男, 1963年01月出生,汉族,现龄51岁,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已30年余,全科主治医师,现任泰州市海陵区罡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康复部部长。
我从小生长在乡村,目睹了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30年来的医疗工作,无数次听到了乡亲们患病的无奈呻吟。上世纪80年代是缺医少药的时代,高中毕业后顶替父亲进了罡杨卫生院,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加之自己的埋头苦干,三四年后基本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于1987年考取成人中专,经过3年脱产系统学习,卫校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并将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融入了罡杨这片热土上,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1990年从姜堰卫校中专毕业,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一一罡杨卫生院,面临着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的状况,需要快速成长起来的我,起早贪黑,深入病房,关心病人,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快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一些危重病、疑难病的诊治,在短时间内便能独挡一面,人们也很快知道了一个叫王凤梧的医生,并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工作中我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学习更新知识。1996年根据医院安排到泰州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外科一年,本人充分珍惜这一年的宝贵时间,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夜班休息,尽可能多地接触病人,参加手术,书写医疗文件,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获得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手术操作技能。回院后顺利开展了常见手术和一些难度较高的手术,如阑尾切除、疝修补、下肢静脉曲张、胆囊切除、胃切除、甲状腺囊肿切除等。
在乡镇卫生院一干就是30年余,始终把工作当成我生活中的一条主线,病人是我工作的全部。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刻苦钻研业务、热情服务、任劳任怨。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做手术、抢救危重病人、值班、会诊、业务查房,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张痛苦的面容,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目标。节假日期间,只要医院有电话,总是毫不犹豫的赶赴医院,有时为了开展一些乡镇医院属于高难的手术;或有危重病人抢救,常常24小时在医院连续工作。以一位基层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另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2003年非典袭来,面对未知的生与死的考验,没有半点退缩,带领一般人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面对一张张外地归来者惊恐的面容,一丝不苟的接诊、登记、筛查、宣传、隔离、防治知识,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厚厚的隔离服下满是汗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考验的是意志和精神,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险情就在哪里出现。科学防控,积极应对,为海陵区实现非典病人零确诊,医护人员零感染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医疗系统的不正之风,坚决抵制红包、回扣、吃请。如随波逐流不仅有损白衣天使的声誉,而且还会损害医院的形象。因此,每当患者家属以不同的方式给他送红包时,我都婉言谢绝,每年不知要遇多少次,我总以不同方式一一退回,许多患者家属深受感动,便再次送来锦旗、感谢信。每当这时我总是对同事说,我们退回的是红包,换回的是患者及家属对罡杨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2012年有一病人患混合痔,病人及家人在临手术前将一只红包揣进我的口袋,面对无法推辞的热情,也为了宽慰病人,只好暂时保存并及时向院长回报此事,手术结束后立即把红包点缴给收费处,记入病人帐户,并将预缴收据交给病人家人,向他们宣传医院规章制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解释,病人由衷地高兴,我院在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中取得了无红包医院的招牌。
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已进入现在的知天命之年。从不放松学习,并经常撰写医学论文,先后共发表30余篇,大部分都在国家级利物上发表,其中十余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二篇发表于香港中华临床医学杂志上。于2002年取得中级职称,2005年取得全科医师证书,现在徐州医学院临床专科在读。工作中接过老一代传、帮、带的接力棒,将严谨冶学和朴素的医德传承着。每当遇到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总是冲锋在前,承担责任,让年轻医生放手工作,有错误及时指点,有成绩为他们鼓劲加油,当鲜花和掌声来临时退守幕后,多年来虽没有多少金杯、银杯,但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口碑。
2012年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淘汰了竞聘对手,担任了罡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康复部部长,主抓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本人从处方、病历、常规诊疗制度、医疗核心制度入手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抗生素的分级管理、手术的分级管理,狠抓各科医师的药占比,抗生素使用比率,静脉点滴的比率,严格院感管理及医疗废物的处置,每月定期组织职工业务学习及理论考试,并全部纳入绩效考核。使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上了新台阶,使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本人从医30年余,凭借一柄手术刀划出了无私奉献的工作轨迹,也划出了一代良医高尚的人生轨迹。我的人格就是一泓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淤泥和暇疵的清泉,源远流长,滋润影响着周围的同事。病人和祖国的医疗事业,本人视为头等人事,只要有助于祖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我总会尽心尽力,在我眼里,医疗事业之路是没有尽头的,救死扶伤的爱心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医学造诣更是没有尽头的。求索,默默地求索,永远让自己站在起点上,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本人虽然生活不特别富裕,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30年余,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我30年余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把医德作为基层医生的灵魂。
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本人积极响应,在院长的发动和带领下,罡杨镇各站村医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将各村卫生站进行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每月不定期对各站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院感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进行督查,每月定期对各站村医集中学习各种急救知识和理论考试。
30年余精诚不倦,30年余矢志不渝,一直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服务热情,对同事平易近人,对生活易于满足的态度,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基层医生救死扶伤的铮铮铁骨誓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区卫生局先进集体的表彰和奖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并顺利通过了2013年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