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二届(2014年)

优秀基层医师—张永龙

发布时间:2014-07-10 来源: 作者:

 

优秀基层医师—张永龙
               姜堰区沈高镇夏北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在沈高镇夏北村,人们经常看到一位60岁左右的老者,骑着一辆老式破旧的二八自行车,车篮里放着血压计、文件夹之类的物品,背着一台老式的药箱往来穿梭于田间、地头、村民家、诊所里……,他就是沈高镇夏北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张永龙。
    张永龙1974年从溱潼中学高中毕业后,被聘用到沈高镇夏北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从此,一干就是40年多。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哪里有病人的呼唤,哪里便有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献给了他的乡亲,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他的高中班主任老师找到他,请他回去参加高考复习,并主动帮他安排好食宿。但当他看到乡亲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他犹豫了!于是,他选择了放弃。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金榜题名时,他说,我不后悔,乡亲们更需要我!
1995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乡亲们的医疗需求。面对着村卫生室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和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他毅然和老伴商量,腾出自家的房屋,做为村卫生室来使用。按照五室分开的标准,进行了改建,并自购了电脑、血糖仪、电疗仪等硬件设备,极大地改善了乡亲们的就医条件。
他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却很少。从业40年来,他没有收受过一分钱红包。每当有患者及其家属出于感激时,总被他婉言谢绝。对于孤寡老人和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每年都要贴进去好几千元的医药费,用来救济他们。逢到雨天、雪天,他更是关心备至!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就用自行车送回家;没带雨衣、雨伞的,就送他们雨衣、雨伞,每年送出去的雨衣、雨伞多达几十件;村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他总是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从不肯多收一分钱。正如病人周巧凤所说,“张医生对我们老年人真好!共产党真好!哪个朝代都比不上今朝!”;癌症病人丁家怀说,“张先生是当今的白求恩,对我们太关心了!”癌症患者丁克明说,“张永龙永远不会发财!因为,他最知道病人的苦痛!”。他对病人从不吝啬,但对家人却很“抠”!在独生女儿出嫁时,他竟然拿不出一件像样的陪嫁!而今,已是从医多年的女儿,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这样做的原因!
他说,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我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我的病人,这一惦记就是40年多!在这40年多的时间里,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却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谈不上走亲访友、外出度假了。只有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才能吃上一顿安心的早饭,因为我知道,这时的诊所才没有病人!有时我在想,时时刻刻惦记着病人,是不是也有病,是强迫症吧!
随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他更忙了。他率先在全市第一个建立了农村居民电子档案,积极开展一般人群体检和老年人体检工作,规范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的随访管理工作。为了做到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他常常天不亮就起床,赶在访视对象吃饭前、上班前,进行测血糖、量血压、了解病情变化、询问用药情况……,晚上一直忙到人们都休息了,他才赶回家。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肿胀疼痛的关节常疼得他直不起腰来。对此,他满不在乎,他说,对于现状感到满足了。近年来,党和政府给我们乡村医生落实了养老政策,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我想趁现在身体还行时,再为乡亲们多干几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乡亲们寻医问药的路上,他将一如既往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