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的家庭责任医生,周骏自从1984年卫校毕业后,先后在廊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羊尖镇卫生院从事内科门、急诊工作近30年。从一名普通的执业医师,通过院部的培养,自身的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资深的业务骨干。30年的医疗生涯,他扎根基层,贴近百姓,只要是病人的需要,工作的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在廊下保健站工作十几年,房屋虽然简陋,设备虽然陈旧,所有检查手段就是凭经验和物理检查,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从不与院部提条件,靠耐心、细心、热心赢得了廊下人民的一致称赞,上至几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小孩基本上都认识小周医师。目前羊尖镇卫生院门诊,只要是廊下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首先就是小周医师,这就是他平时工作的写照。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医师,深知门诊对卫生院来说,就是面对广大患者的形象窗口,所以他一贯注重医疗和服务的双重性,凭着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可以说把自己的敬业精神全部融合到日常的为病人治疗、服务之中去。翻看他所有的门诊记录,可以自豪地说——他的门诊号每年都是名列全院的前茅,30年来共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就有30多万人次。由此,充分说明了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提供了服务,也为羊尖镇卫生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错的经济效益。
在平时工作中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业务上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做到胆大心细,认真探索,积极开展新业务,扩大影响力。严格门诊病历及处方的规范书写,提高病历、处方书写质量。在门诊、急诊工作中,能做到详细询问、仔细体检、适度检查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合理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疑难病例,请会诊、查资料,尽可能使病人就近、就廉地解决病痛。能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如:糖尿病、甲亢、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病等病例的有效治疗;独立完成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心衰、严重电解质紊乱、肺心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各种急危重病的抢救工作,使病人转危为安;能熟练使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血糖仪等大型抢救设备,熟练掌握胸穿、腹穿等各项操作;能敏锐地观察到疾病的不典型性轻微变化,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并杜绝一切医疗隐患。正是他对自己的严于律己和对医疗工作的严谨态度,长期以来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师,他深知光凭自己的满腔热忱要出色完成各类疾病的科学诊断和治疗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挤出时间加强对全科医师业务知识的不间断自学,为自己冲电加压。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结合自己的门诊经验,做到每月有提高,年年有进步。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主题,以解除病人痛苦为中心,以关心和化解病人忧患为导向,客观、科学地为病人进行既经济又卓有成效的诊断和治疗,和广大病员之间建立起了非常信赖的深厚感情,每天门诊时总是有络绎不绝的病人等着他进行诊断治疗,尽管觉得压力比较大,自己觉得苦点、累点也感到很是欣慰,因为这就是病人对他的充分信任和依赖。
随着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尽管对工作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他来说,工作量明显加大,甚至感到不适应,但是,医疗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所有医务人员身先士卒的去执行。近二年来,虽然他平时的门诊工作很忙,但还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努力开展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服务内容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对社区重点人群如老人进行保健,残疾人、精神病人康复等等。同时积极参与老年人幸福工程及退休人员的体检建档工作。这样一来,他的工作量加大了不少,尤其是辖区内人口比较多,平均每人要承包600——700人,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推诿,而是迎难而上,采用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等方法,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对自己严格要求,尽快适应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做好六位一体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群众的基本医疗管理体系。在日常社区医疗服务中,他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让社区的所有服务对象感受到我的关爱和真诚。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但对于医生来说,唯有一颗服务患者的仁医之心始终是不能变的。
作为一名全科医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尝试参与了较长时间的团队管理和条线分管工作,对管理理念和分工合作的内涵和流程比较熟悉,所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协助、配合好主管领导进一步开拓基本医疗和社区卫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他是一名农民的儿子,纯朴和善良是他的本色,待人以真心,待事以认真,团结友爱,关心同事,服从大局,服务社会,任何事情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一名党员,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卫生部“八项纪律”,廉洁行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工作尽职尽责,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