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浙江省农村的一个小山村里,距县城五十多里远,当时旧中国贫穷落后,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在抗日战争中期,他的父亲因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半夜里突发大吐血不止,农村无法抢救,眼看着他父亲不到两小时死亡。他的大姐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暑假回家,也因突发急性细菌性痢疾,来不及送县城医院抢救而逝世。他二姐在中学读书感染肺结核,当时结核病无药可治,在家休养两年,最后不治身亡。三个亲属的相继病逝,让他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医师”,为治病救人、改变乡村缺医少药的面貌而奋斗终身。
1949年,他刚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时,正好南京和全国相继解放,遂投军从戎,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医院,当上了一名外科医生。1951年又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南京市首批抗美援朝医疗团,奔赴朝鲜前线为志愿军伤病员服务。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于志愿军伤病员的共同生活里,又萌发了日后要当创伤外科医师的意愿,回国后至鼓楼医院外科工作,1954年起与韩祖斌主任一道共同筹建骨外科,从此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六十余年来,使鼓楼医院骨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临床、科研、教学基地之一,为广大骨外科病人解除创伤、疾病痛苦,使长期以来的“医师梦”得以实现。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他的感人事迹吧。
一、刻苦钻研业务,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促进骨科发展。
1957年在省内首先进行食指、环指移位,拇指再造手术成功,随后开展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截骨矫正术,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关节成形术均获得成功。1971年在省内首例进行前臂完全离断断肢再植成功,1972年进行断肢再植成活,1973年为两例恶性骨肿瘤病人进行肿瘤骨切除、肢体再植手术成功,填补省内空白。1978年进一步开展各类显微外科手术,使我院显微外科技术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获江苏省科技大会个人奖状。
1978年起,受省卫生厅委托,创办省骨科医师进修班,培养全省各市、县的骨科专业医师。亲自任班主任,每年一期,先后培训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骨科专业医师200余名,亲自制定进修规划,参加讲课,劳教手术,指导门诊,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深得各届进修医生的一致好评。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医生担任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的15年间,坚持定期举办骨科疑难病例讨论会,骨科年会,活跃了江苏省骨科的学术气氛,还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几乎跑遍了全省50多个市县的骨科病房,进行会诊和指导手术,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推动了全省骨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德艺双馨,迎难而上,深入麻风病院,开展矫治工作。
麻风病是极严重的传染病,有如今日的“艾滋病”,常需终身隔离治疗,并后遗肢体残疾,面部畸形,影响患者回归社会。1961年,在南京市卫生局支持下,和韩祖斌主任、军区总院范国声主任、铁医附院史焕瑶主任一起,赴南京青龙山麻风病院开展结核样型麻风病人的畸形矫正和功能重建手术,历时一年余,为135例病情稳定后残留畸形的患者进行了手部、足部和面部畸形的各种矫形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在解放初期,当时的社会,对麻风病人都谈虎色变,害怕接触传染,而我们却利用周末、节假日远赴100多里外的江宁县青龙山麻风病院进行手术,深夜归来,还不敢告诉家人。除中午由医院供应一餐医院自种的山芋菜饭外,别无酬劳。这个举动,确实开创了医护人员关心麻风病人并为病人矫正畸形的先例,总论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后,国内其他地区几个麻风病院也都纷纷派人来南京学习和推广。
三、发扬爱心,积极倡议并救治儿麻患者。
解放前,小儿麻痹症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高,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疾病的预防,发病率显著降低,但由于疾病引起的肢体瘫痪畸形,仍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疗。国外由于此病发病率低,治疗上没有经验可循,有鉴于此,1980年起,他与徐州解放军88医院骨科邬华彬主任一起发起和推广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形手术治疗,得到了全国残联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并担任中国残联康复协会理事和中国小儿麻痹后遗症康复研究会副会长,积极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畸形矫正手术,除本省、市外,还曾三次远赴西北陕西省宝鸡市荣军医院和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协助开展儿麻后遗症的矫形手术100余例,使众多病人术后从原来只能爬行到能站立行走,有的能弃拐行走,更有的能恢复部分工作了,其欢欣雀跃之情,溶于言表。经过10余年的实践经验,对《胫骨延长术》、《小儿麻痹后遗症严重畸形、连枷腿和爬行畸形的矫治研究》等课题研究,获得了江苏省和南京市的科技成果奖。
他60余年来总计发表论文200余篇,参与研究的课题先后获得国家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省、市、局级科技成果奖26项。主编和参编《骨科手术图解》、《髋关节外科学》、《足外科学》等著作13部,还曾担任《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颈腰痛杂志》副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江苏医药杂志》等编委。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离休至2009年12月,仍继续担任鼓楼医院专家室成员,参加著名专家会诊中心门诊工作。2012年被评为“南京医学终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