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李福先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眼科医生李福先整整一百周岁了,在子孙济济一堂的生日宴上,老人精神矍铄,脸色红润,身板笔直,频频起身和向他敬酒祝福的亲朋来宾碰杯,这一刻,这位世纪老人淡定平和,笑容里满是幸福。
回想从前,他的医术和医德曾享誉无锡甚至长三角,许多锡城五六十岁的市民至今还记着这位当代名医。他是第一个将西医诊疗眼病的最新技术和设备引进无锡,成为无锡现代眼科的真正开拓者。
一、坚定信念 立志从医
1911年阴历六月,李福先出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农村。武进人杰地灵,出过几个相当著名的医生,比如曾创办过中国第一所中医学校(后改名上海中医学院)、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等医书的近代医学家丁甘仁就是武进人。其子丁仲英,自幼随父行医,颇得其传,也是有名的近代医家和国医教育家。在清末民初时期,与上海名医陈存仁合办当时影响力很大的《健康报》、积极介绍西医的无锡名医丁福保祖籍亦是武进人。李福先出生在一个殷实人家,他十五岁那年,母亲因病不治,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少年丧母,使李福先体验到生命的脆弱和病魔的可恶。悲痛之余,他萌发要悬壶从医的想法,这个想法后来变得愈来愈坚定。
当时的武进由于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农村普遍缺医少药,农民患了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不是抓些草药煎服,就是求神拜佛,祈望神灵庇佑。这给李福先印象很深,使他更坚定了从医的决心。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位于上海小南门的东南医学院,这是几位留日的学医人创办的。其中有一位教师是德国留学生,所以这间医校可称是德日派。因为是私人开办,规模不大,学生也不过二百多人,学费每学期银元一百四十块,和一般学校比较,这学费已算很贵。李福先一心攻读,悟性颇高,进步很快,成绩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对他另眼看待。1935年7月,李福先以出色成绩从东南医学院毕业了。
二、师承名医 精益求精
当时在东南医学院兼职当教授的中国最有名的眼科专家张锡褀对李福先很赏识,要他留在上海光华眼科医院见习,亲自带徒。张锡褀是中国近代西医眼科的创始人之一,他告诉李福先,中国太需要眼科医生,中国患眼疾的病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而失明后的情形太凄惨。如红眼一旦流行,若得不到恰当治疗和药物,将酿成严重后果。
李福先欣然接受了张锡褀的真诚邀请,来到光华眼科医院学习。李福先生在农村,目睹农民中眼疾的普遍和顽固。他也知道,当时除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教会医院外,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眼科,中医医治眼疾,有相当局限性,但掌握西医眼科医术的医生当时可说寥寥无几。
李福先作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选择:向张锡褀学习医术,当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他跟着张锡褀,专心致力地去观摩,配合诊治、录方、配药、手术,十分勤勉,每天起早摸黑,任劳任怨。眼疾的诊断是非常关键的,要判断是何眼病,严重程度如何,才能如何对症治疗。李福先医学功底好,触类旁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基本学到了张锡褀精湛医术的要领。张锡褀对他说,你可以独立开诊了,而医学是无止境的,你边行医边探索吧。
三、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
1936年,李福先带着西医诊疗眼疾的最新技术和当时最好的设备来到无锡,在映山河开设复明眼科诊所,这是无锡历史上笫一家西医眼科专业医院。虽然不大,但填补了无锡医疗空白,在无锡医学史上是一个突破。他开始大展身手,沙眼、红眼这些一般的眼病,在他手里很快药到病除。屈光不正的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个困惑眼科的难题,李福先用医术配以仪器攻克下来了。白内障、青光眼这类致眼失明率很高的眼疾,李福先运用西医的精微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开创了锡城第一例经手术复明的纪录。宜兴官林米商孙长庚患白内障,双目失明二年有余,经他手术,视力恢复如常,孙长庚十分激动,如遇神医。有一个叫陆士贤的患者,眼睛突遇外伤失明,到处寻医治疗,都告知他眼球保不住,需摘除。这名患者辗转找到李福先诊所,经手术保住了眼睛,重见光明。
从此,李福先医名远播,大量患者蜂拥而至。除无锡周边地区外,宜兴、溧阳、江阴甚至苏北的眼疾病人不断慕名而来。但他不以为足,继续探索新的医术,他自己饲养了一群兔子,在兔子的眼睛上进行反复实验,从而掌握了眼科角膜手术。沙眼并发症、内翻倒睫毛、胬肉、斜视、各种眼外伤、假瞳孔等当时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眼疾,他都能通过娴熟的手术治愈,而发病率很高的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治愈度也不断提高。在病人眼里他真正成了具有回春之术的“光明使者”,是无锡历史上实施眼球手术的第一人。
四、崇尚医德 救死扶伤
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几十年中,无锡出了多位名医。他和钟荣赓、戴倜然、强士奎等齐名,他们各有所长,在无锡名扬一时。
李福先成为一代眼科名医,盛名之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行医信念:医家要有以仁爱对待病人,要有一颗割股之心。他从不恃名而傲,在他眼里,病人无分贵贱、无分穷富,无论是谁,他都一视同仁,尽力尽心服务好。在自己悬壶设诊时,遇到家境贫寒的患者,不但不收诊费,还提供住宿。解放后,他任崇安区联合医院眼科主任时,科室外,每天的病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将他包围,忙得他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他对每个病人都耐心而一丝不苟地检查、诊断,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不少康复的患者为表示感激之情,以钱物相赠,他一概婉言谢绝。
他先后精心培养出了六名医生,并继承了他的价值观,使他的家族成了地地道道的医生世家。儿子李勉,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长崎大学,现为徐州医学院教授、内科主任;女儿李映月,上海瑞金医院灼伤科主任,美国华盛顿国家海军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另一女儿李映洁,无锡崇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也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人们钦佩他的高超的医术,更赞美他高尚的医德。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病人需要他,病人挽留他,他直到76岁高龄才退休,退休后继续坐堂专家门诊,直到80岁才回到家里。他从医的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回到家后,还是有人慕名上门咨询,他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热情接待,提建议、出点子。人们如此评价他: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一个“福”字,长寿至百岁,四世同堂,福气多多;一个“先”字,一生致力光明,无愧为无锡西医眼科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