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诒,男,神经病学及神经病理学专家,中共党员,1924年出生于江苏兴化。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同年至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现南京脑科医院)工作,历任住院,主治,主任医师及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1951年参加南京市抗美援朝医疗队赴东北服务。1969年—1979年至淮阴神经精神病院(现淮安三院)工作。1979年返回南京脑科医院任主任医师。1983年任神经病理科主任;1984年兼任南京脑科医院研究所副所长及神经病理研究室主任。1989年兼任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常委;神经病理学组副组长;国际神经病理学会会员。
陈诒为国内最早的神经科学专家之一,他长期从事神经病学及神经病理学研究;为国内神经病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国际国内首先发现了很多新病种并首次进行临床及病理学报道,做了非常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神经病理工作(部分工作目前国际上仍无人超越),主要成就如下:
1. 首先报道了中国的两种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的临床及病理,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和“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为我国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研究工作做出较大的贡献。
2. 70年代在江苏省徐州地区发现流行性痉挛性斜颈症状,在国际上率先报告并命名为“流行性痉挛性斜颈”,得到国际承认以后此病被命名为“流行性痉挛性斜颈”。
3. 70年代国内多地出现脑血管病表现的钩端螺旋体病,多数学者认为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变态反应,陈诒通过病人尸解病理证实有脑血管病表现的钩端螺旋体病是感染直接造成而非变态反应性血管炎,提出治疗只需要用青霉素就可以了。此优化治疗为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及时治疗病人可以基本痊愈。
4. 曾经历时多年做了120多例精神发育迟滞的尸解及病理并进行报道(目前国内及国际未见报道如此多的精神发育迟滞的尸解病例)。使中国精神发育迟滞的病理研究走入国际舞台提供了重要的病理学基础。
5. 在国内率先报告家族性黑曚性痴呆的临床及病理(家族性黑曚性痴呆为犹太人特有,此报道证实我国1千多年前确有犹太移民;为我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6. 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神经肌肉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酶组化 电镜技术)率先发现了一些新的神经肌肉疾病及病理鉴别。在国内及国际重要期刊发表了较多的有价值的论文(论文以后被多数作者引用),如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程及预后;青年单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多发性肌炎的病理学特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糖原沉积症;线粒体肌病;巨细胞肌炎;肌强直症等。
7. 70年代后期起重点开展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收集细胞学标本
3万例以上(国内最多),收集的脑脊液标本不仅有南京各大医院,还有江苏安徽等医院,帮助读片的脑脊液细胞学标本来自于全国各地。对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的中枢神经及脑膜浸润;脑膜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有相关论文发表)。
8. 在国内及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并多次被其他论文引用;编著文革后国内第一部高等院校神经病学教材。主编或编写专业书籍7部,为中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江苏医药,新医学,临床神经病学杂志,脑电图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实用老年医学等多家医学杂志的编委及特约编辑。多次获得江苏省及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次获得市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申请到科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