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范毓芳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范毓芳医生於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时期考入西迁至重庆北碚的江苏医学院,胜利后随校返回镇江就读,解放后一九五一年在上海二军大实习一年至毕业,分配徐州陆军总院。于一九五二年末调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事儿科医生工作长达数十年,在这漫长的医生生涯中,她一直视治病救人为天职,以仁者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用她精湛的医术治疗每一位病人。从而深受广大患者的爱戴。在苏北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为组建儿科科室,培养儿科人才,细化儿科专科水平,以及提高儿科科研教学能力作出较大的贡献。现将其事迹阐述如下:
一、        组建儿科科室
一九五二年从徐州陆军总院调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内、儿科为同一科室。随着医院的发展,工作的需要,五十年代初中期,医院决定组建儿科,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内科领导亲临指导下,她参与了整个儿科的组建工作,从内科调入儿科,成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第一代儿科医生。同时负责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二、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
从医数十年,崇尚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所以对待患者不论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为解决病人的疾苦尽一切所能给予最好的诊治,尤其是对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患者,往往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选择疗效好、又经济的方案,使他们在得到治病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在医疗市场存在不良风气时,她决不为一已私利而丧失做一名良医的道德底线。
三、到缺医少药的农村一线工作
六十年代中末期她两次赴农村基层工作,在带领医疗队去宝应芦村公社工作时,身为医疗队副队长,除了管理整个医疗队的医疗工作,同时医治大量的农村患者,并培养了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在宝应柳堡公社工作阶段,从宝应县城到柳堡公社周边的公社,只要遇到儿科的危重疑难病例常请她会诊,再艰难的行程,从不推诿。因此受到当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给当地的医疗工作带来良好的风气,充分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真正价值。
四、细化儿科的专科水平,为提高儿科的诊治、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重新回到苏北人民医院儿科的工作岗位上时,为了提高儿科的整体水平,针对儿科疾病的特异性和复杂性,设立新生儿、血液、肾病等多个治疗小组,为了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性更强的儿科医生队伍,充分的开展工作,先后派出多名医生外出进修学习,使得儿科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为儿科的科研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坚持多年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并大量应用于临床实践
范毓芳医生虽毕业于西医的医学院,但从不排斥中医治疗,在医院选派她脱产学习中医顺利学成后,根据儿科疾病的特点,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根据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的特点,将西医的治疗方法结合中医儿科的精典处方加减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在疑难杂症上加以运用,如坏死性出血性肠炎获得成功。多年来参加省内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各种学习、讲座,并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江苏分会儿科专业委员。
六、编写儿科教材及手册
在五十年代初,扬州卫校成立,在担任扬州卫校临床教学期间,参与编写了儿科学总论等教材及出版简明儿科手册。从初期的卫校直至发展成医学院,参与每学期的课程编排。五、六十年代儿科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极高,根据当时治疗情况,汇集百例以上感染性败血症案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撰写论文,为儿科医生,提供诊治中的经验和教训。
七、长期从事儿科教学工作,尽心培养人才。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早在五十年代初创办扬州卫校开始,所有的临床教学均由苏北人民医院的临床医生承担,在从事儿科大量的临床工作之时,仍承担着繁重的儿科教学工作,她备课认真,在完成白天的工作以后,用晚上的时间备课,有时至深夜。在那科技仍不发达的年代里,自行制表、绘图,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深入浅出,使难以理解的课程生动易懂,得到广大学生们的认可与尊敬,以及学校的赞誉。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其中有多名学生成为本院的儿科医生,为医院儿科的后续人才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在学院教学以外,还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进行儿科疾病诊治的普及教育,使广大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了解儿科知识,通过大量案例让基层医疗工作者在患儿发病的最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利于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范毓芳医生用自已毕生的精力从事她所热爱的儿科工作,她将病人的一切放在第一位,病人对她的认可,成为一生追求的最好奖赏。她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无愧于作为一名医生是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