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曹德箴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内科专家曹德箴主任医师。1916年生于江苏省松江县。1941年毕业于国立江苏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其后在广西、福建、扬州、镇江、松江等地医院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解放前夕,任松江县公立医院医务主任、内科主任医师。1951年,曹德箴同志受聘为苏南卫生建设文员会委员,筹建松江专区医院,经他多方奔走,悉心操劳,把一个只有60张床位的医院很快发展为拥有200张床位,分科较细、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医院。在松江期间,他还担任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站长及苏南公立第五护士学校校长,为当地的血吸虫病防治和培养急需的医疗护理人员作了较大贡献。1958年起先后任苏州医学专科学校副校长、苏州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苏省苏州地区分会副会长,地市合并后任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学术委员。1992年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曹德箴同志是位在内科消化专业造诣较深的老医师、老专家,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党的卫生事业忠心耿耿,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即使是在文革中他被打倒,心爱的医院被撤销,他的全家被下放,都改变不了他热爱党的卫生事业的一片真情,依然兢兢业业地奋斗在医疗的第一线,努力工作,积极帮助院领导抓好业务管理,关怀下级医师的成长,深得广大医生、护士的一致好评。
曹德箴同志平时话不多,但医术精,医风正,几十年如一日,将他的精力倾注在病人身上。他工作勤勤恳恳,作风正派,不以权谋私,对病人一视同仁,用药不以貌取人,正当他积极工作的时候,不幸因胆囊疾患作了手术。当时苏州、上海等地医院病理检查怀疑为胆囊癌,术后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他却认为:一个医生活着就是要抢救病人,不工作活着有什么意义。他敢于和疾病作斗争,当身体稍有恢复就坚持上班了。过去哪里有危重病人,他就出现在哪里,一直待到病人有转机才离开,从不计较休息。
曹德箴同志一直以分析、诊断果断得到大家的赞扬。跟随他的中青年医生都知道,曹德箴同志工作认真细致,他始终认为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必须来源于对病人认真细致的观察、检查。病历则是第一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的镜子,因此他十分重视抓好查房和病史质量,有时他掌握的病人病情比床位医生还多。
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曹德箴同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通内科理论、业务全面,在普内科和心血管内科方面造诣很深,他常年坚持阅读中外文书籍,熟悉了解内科的科研和技术进展,诊病思路清晰,发表见解精辟,治疗方案确当,挽回了不少患者的宝贵生命。至于平日,经他救治的病人难以计数。曹德箴同志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在福建医学院期间,就对伤寒等症颇有研究,在该院院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以后积多年的心得,著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64例报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55例报告”等学术论著近10篇。为这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验。
曹德箴同志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为人谦虚谨慎,对病人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经常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年轻医师他总是循循善诱、悉心教导、严格要求。经常为年轻医师修改论文,校对译作,指导科研。平时查房,总是认真分析病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长期以来,曹德箴同志一直担任医院的行政领导职务,无论在哪里,他总是把医院的建设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亲自编写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专科建设,送出人员进修。为医院的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作为苏州市知名的内科专家、普内科的创立人之一,曹德箴同志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事业心和扎实、精深的专业造诣,堪为年轻后进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