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师祖,1948年毕业于江苏医学院五年制本科,应聘来南京市立第一医院当实习医师实习一年,南京解放时正式应聘南京市第一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当时还在延用欧美制,住院医师管病床需24小时负责制,在这期间由我所管的住院病人任何时间由我负责,纵使有事也得我临时找代理医生,回来后仍旧自己管。当时每周日上午查房后才允许休息一下,至晚查房仍需回医院管自己床位的病人。经三年后我院执行住院总医生制,需 24小时负责,凡收治病人需第一时间到达病房协助住院医师处理病人,且病人任何时间因病情需要时医生均及时赶至病房处理病情不能回家,仅星期日有休息机会,晚间还需到病房处理医务事情。在这一年中每日均需向医务处汇报病区内病人情况并负责解答。57年一次因业务会议去上海开会回来时在京沪火车上听到火车上喇叭传出呼叫,一位小孩因高烧抽搐急呼求救。我当时义不容辞地跑到小孩所在车厢抢救病患,给予降温退烧,患儿病情好转,我很欣慰,我觉得这是我的天职,应尽的本分。不曾想当我回到南京时还受到了南京日报报刊的表扬。54年大内科分为四个部分:心脏、消化、呼吸及热带病,当时我负责呼吸方面,带领呼吸科查房,一次约需2小时左右,夜班才能下班。多年来我从事医疗工作对病人,不管职位高低,贫贱还是富贵都一视同仁。对我院老工人来看病也耐心诊治,因而获得老工人们的一致好评。在大内科我担任副主任,负责全科疑难病人病历讨论,每周举行一次,由各组轮流负责提出疑难病历,大家共同提供分析及处理意见并参照执行。我平时看内科门诊时对病人耐心负责,因而病人较多时我多数需延长时间下班。在呼吸科我先后开展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测定、内镜下激光治疗肺癌等新技术。1950年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大队,当时任工作队队长,获得好评。多年来,我曾先后担任南京助产学校、护士学校、医学校、省职工医科大学、南京医学院、血防大专班、京药学院研究生班、省职医大教学工作,近十年来在金陵老年大学保健班任教,深得好评。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的《老年保健》一书成为老年大学的教材。在当时还称南京市产科医院时,曾与我院协商行院外会诊,当时产科医院的医生遇到内科急诊时随时叫我去会诊,当时不通过医务处直接找我去会诊,有时夜间也随时有急会诊。近1990年我又参加了秦淮中医院专家门诊及病房工作,之后,在当时还有雨花区医院时,当时的杨副院长找我担当工作,协助青年医生提高医疗水平及病区管理等工作,现杨在我院离退休办老干部处负责工作。在雨花医院期间,一次雨花区委组织部长因咯血治疗效果不好,多次夜间由我去急会诊给予解决出血问题。另外,还在雨花区中医院当时易小玲担任副院长期间,我参加了他们医院的查房工作,指导青年医师提高医疗效率。在我的工作经历中,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建筑工人突发心律紊乱,急送至雨花中医院,当时大家对病情无任何了解,我去帮忙抢救病人直到心律紊乱控制后才根据病情判断出该患者是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肢体瘫痪,该患者最终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在指导青年医师工作时,我展开了对军团菌炳的诊治,平日查房提高了青年医生的诊治水平。
在我担任呼吸科主任期间,除制定查房制度外,我每周还带领大家阅读胸片,每周一次以了解病人病情。
有关药物验证方面,我曾验证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关于健康保健的各老中医施今墨的多年养生处方制成胶囊临床验证,通过了苏州首批保健药物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通过批号为1号。我曾担任常州制药厂珍珠多宝口服液的组长,通过了江苏卫生厅的审批。我还担任关于常州制药厂的定喘止咳片组长,通过了省卫生厅的审批。南京药学院关于通便药便塞停及塞剂的临床验证也让我担任组长,此项研究亦通过了省卫生厅的审批。
任职期间我曾参加巡回医疗及社教工作,期间曾去句容等地巡回讲述医疗知识,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
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已有半个多世纪,对内科呼吸科及老年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精深的研究。我从医学院五年制本科毕业后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87年晋升为正主任医师,93年起享受国务院国家特殊津贴,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呼吸及结核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呼吸与结核委员会委员,南京气功学会(现南京健康长寿学会)干事。
我已退休二十多年仍从事医疗工作,直到2005年因突发一次大病因呼吸困难及心功能衰竭急诊住我院ICU,两天后病情好转转入心脏科病房,经二十多天的诊治后恢复了健康。近数年来,因我患病加之走路不便,因而度过了一个休闲的晚年。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将我培养成了一名人民医生,我要感谢共产党的培养,永远不忘热爱共产党!
我从事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半个多世纪,对内科呼吸科及老年科疾患的诊断及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一切都归功于共产党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