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景维新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景维新,男,江苏泰兴人,1923年8月生,九三学社社员。1952年于上海同德医学院本科毕业。曾任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附属医院医务主任、临床研究室副主任。曾聘任江苏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临床组副组长,曾担任无锡市郊区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政协江苏省第五、六届委员。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漫漫求学路,拳拳学医心   
景医生1942年春在黄桥镇上阚德辅医师处学医,初次接触医学,加之看到因战争出现了伤病,景医生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职业。1944年春,他去泰兴县立医院学习,由于正值敌伪时期,县立医院少有技术可学,景医生便将更多地时间花在了自修上。1945年春,黄桥镇新成立了习辉医院,景医生于是又回到了黄桥,一面学医一面辅习中学课程。抗战胜利后,自感医技微乎其微的景医生毅然离开家乡前往上海,顺利考取了上海同德医学院。
童年的景医生,家庭贫寒,但却让他懂得了人间真情;成年的他,毅然决定从医,用一双手救治病痛;漫漫求学路,穿上白大褂,终圆了他的拳拳学医心。在同德医学院读书期间,景医生深知自己自修的底子不是很好,英文成绩也很差,为了能跟上授课,他废寝忘食,加倍努力。为了更好地学习临床知识,景医生和其他十多位同学主动要求食宿、工作在上海警察医院,需要上课的时候学校医院两头跑。由于该医院当时医师较少,景医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医院当时就冠以他们“半实习医师”的称号。回首这一路走来,艰辛而崎岖,但却正是景医生为人生、为理想而顽强拼搏、上下求索的真实体验和见证。
奉献为血防,点滴总关情
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全省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回升,各地接连发生大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为控制病情蔓延,景医生主动请缨开展防治工作,救治病人,那时一年中常常好几个月在外奔波。当时下乡条件非常艰苦,景医生常常随着防治队伍深入村庄,住进祠堂,与病人同吃同住。下乡全靠肩挑脚量,肩挑的两个箩筐里,通常一个装着显微镜、量杯、烧杯等检查器材,另一个装着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
1964年,景医生前往当时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昆山淀东蹲点,一待就是一年。景医生和同事们在普查1.2万余名病人基础上,对整个公社有螺环境普查普灭复查复灭计1391万平方米,秋后复查基本查不到钉螺并长期得到巩固。在这些智者和勇者面前,“瘟神”却步了。谁也不曾料想,像昆山这样当年的重灾区,征兵都不合格的地方,50年后竟然出了航天英雄。蹲点期间,景医生他们一边治疗病人,一边蹲点研究,一边还要培训基层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景医生患有糖尿病,身体不太好,但他仍坚持在一线,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常常自带胰岛素针剂,自己给自己注射。
1977年,由于劳累加上身体原因,景医生终于累倒在一线,但只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的防治工作中。在他看来,治疗病人才是第一位的,自己累点苦点都无所谓。
精诚求卓越,妙术铸医魂
景医生主要从事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十年代,在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各地为了加快治疗血吸虫病的进度,推行使用酒石酸锑钾短程和超短程疗法。但其毒副反应大,会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血(即阿斯综合症),病人几分钟内猝死。景医生经过临床的细致观察提出锑剂治疗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必须积极慎重地采取小剂量长疗程的方法,并要重视对症与支持治疗,明显地降低了阿-斯综合症的发生,减少了死亡。
60年代初,以景医生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首次试用呋喃丙胺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并证实呋喃丙胺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具有抗虫、退热的双重作用,肯定了该药安全有效,从而打破了50年来只有锑剂治疗血吸虫病的传统观念,使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全省范围得以顺利的开展。为此,1964年该工作受到了国家科委、计委、经委的奖励。
景医生对晚期血吸虫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当时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回输需要超滤浓缩自动装置及人工平板肾,器材贵,操作复杂不宜推广。为解决患者痛苦,景医生主持开展了《腹水冰冻浓缩自身回输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项目,避免使用价格高昂的过滤设备,适用于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医院,该项目被无锡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
景医生还进行了晚期血吸虫病临床分型和治疗的研究。通过对20多年前后晚血临床变化、分型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中西医、内外科、对症与抗虫三个结合和“五个为主”的分型,分类治疗方案,对全国晚血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晚血基本治疗指标。80年代初,景医生运用配对法对晚期血吸虫病临床治愈指标进行探讨,并由点到面反复调查,经过5年实践,掌握了全省晚血病人的状况,为上级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中央血防办公室召开的二省一市晚血科研座谈会上,该项研究被确定向全国流行省市推广应用。该研究也于1987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1992年获卫生部成果推广奖。
几十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漫漫从医路上,景医生始终以旺盛的精力,火热的激情投入到血防工作中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结下了浓浓的血防情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内涵,用满腔的热情奏响了那曲“以病人为中心”的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