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一届(2011年)

赵同生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赵同生

赵同生,男,1921年11月生,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1947年于上海同德医学院毕业,曾在无锡普仁医院,扬州人民医院及江苏省工人医院外科工作。1956年-1987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先后担任普外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赵同生教授德高望重,已从事医疗教育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知识广博,经验丰富,工作踏实,认真细致,任劳任怨,不怕辛劳,淡泊名利,获得患者们的一致信任和好评。主要成果表现如下:

早在60-70年代时已经开展了一些高难度的普外科大手术,治疗了不少疑难杂症,挽救了好多患者的生命为:规则性肝叶切除;门静脉瘤高压症的分类断流与分流手术;十二指肠乳头癌根治手术;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这些手术在当时已跟上国内普外科先进及省内领先的水平,也为今后科室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当时省内儿外科事业组织尚未建立,而赵同生教授已首先开展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与手术,如对早期急性肠套叠的高压空气灌肠的新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患儿免受了一次手术的痛苦。随后又开展了一些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的手术,如先天性肠道闭锁、高位肛门闭锁、先天性肠道旋转不良症、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很明显的降低了患儿死亡,提高了治疗率。赵同生教授对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手术治疗尤为擅长,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江苏省儿外科专业今后的发展起到领导带头作用,也对全国儿外科专业的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

赵同生教授数十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医务人才,桃李满天下。其中包括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名,也为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杂志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其中两篇是1984年《脾腔静脉分流术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观察》,1985年《扩大近端选择性迷失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探讨》,分别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四等及三等奖。1983年《应用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堵塞胰外分泌管的实验研究》发表于中华器官杂志。1984年编著《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一书,由江苏省科技出版社全国发行。1983年合编《外科学》一书,以上两本书是高校教材。

院外受聘:

1979年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委员;

1980-1987年任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任江苏省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副会长兼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赵同生教授光荣退休后获得了多次荣誉奖:

1975年被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被聘请为江苏省人民医院院务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0年获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的《荣誉证书》

1990年获《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的《荣誉证书》;

1991年获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中华医学会表彰奖状》;

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医院授予了《终身教授荣誉奖》;

2005年被南京医科大学离退休党委评为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