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一届(2011年)

叶干运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医学界“东方之子” 麻风病“守护之神”
——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叶干运医师 

  叶干运,男,1924年生,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留校任教。1953年参加筹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并工作至今,197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1984年任该所顾问。曾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麻风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分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专家会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顾问、《中华皮肤科杂志》副总编、《中国麻风杂志》主编、中国性学会顾问和WHO专家咨询委员、国际麻风学会理事、亚洲皮肤科学会名誉理事、美国临床皮肤科杂志特约编委等职。第5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6、7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0年任中央防疫总队第七大队大队长,前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1951年任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大队大队长,率队赴西康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深入农牧地区,为患病的各族人民精心诊治,治愈了大批性病患者,深受缺医少药的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为控制性病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期间,时常遇到少数民族地区不理解抽血化验,认为抽血是用来做药的。于是,记不清有多少次,叶干运捋起胳膊,抽取自己血做示范,抽完了以后做化验让牧民们看,这才打消了牧民们的顾虑。他和他的团队走遍藏区19个县,治疗藏族同胞20多万人次,被称为“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还培养了40多名藏族学员,造就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两年间,叶干运和医疗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和平解放色达的使者。在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大队赴藏区巡回医疗50周年纪念会上,国家民委和卫生部联合向叶干运颁发了“造福藏区人民的白衣战士、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代功臣”荣誉证书。

  叶干运从事性病与麻风病防治研究工作60余年,在流行病学、社会医学、防治策略、诊疗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绩。1964年,与胡传揆等撰写《我国对梅毒的控制和消灭》,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建立后仅15年,已将性病基本消灭。这一辉煌成就已成为性病防治史上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后,面对性病死灰复燃的严重态势,多次提案“加强性病防治工作,控制性病蔓延”,得到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先后下发了中办发﹝86﹞15号文和国发85号文,卫生部成立了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并指定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作为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各地也相继建立了防治专业机构,我国再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性病防治工作。在麻风防治工作上,叶干运呕心沥血,毕生奉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深入各地详细了解麻风流行与防治情况,协助卫生部草拟麻风防治规划,和马海德博士率先提出“以县为单位控制麻风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课题,此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WHO在日内瓦召开麻风病化学治疗研讨会,叶干运作为中国代表参会,与各国专家交流经验,共同制订了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回国后向全国推广该治疗方案,短时间内治愈了大批患者,沪、鲁、辽、苏、浙等省市相继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20世纪末,我国麻风防治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受到WHO高度赞扬。2001年,他参与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

  叶干运主编专著7部,发表论著6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我国性病麻风病防治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作为国家第一批皮肤性病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培养出我国第一位麻风病学硕士以及7位博士。

  叶干运先后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防疫防病先进个人、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还获“中国性科学贡献奖”、“中国皮肤科医师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