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一届(2011年)

顾景琰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顾景琰先进事迹材料

顾景琰:女,1920年5月生,大学学历,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出生于西医家庭(父亲是国内第一批西医学校出身的医师)。1944年毕业于原国立上海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1950.7在上海工作。虽为西医出生,但是很乐意接受西医学习中医 ,于1956年6月—1959年6月参加卫生部上海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并结业,获西学中一等奖(只有三个人获奖)。因工作需要,不计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于1960年3月调至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1987年5月退休。

顾老一直刻苦学习中医,探索出学中医的重点要素—-不急于掌握如何用中药,处方和治病疗效,应该首先认识和掌握中医的最重要诊治特点——“辩证论治”的观点和方法,这样就能有利于学好用好和发扬好中医。通过系统学习中医,顾老立志探索如何发扬中医,运用中西医各自特色、取长补短,走向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大道。 

1960年3月至1987年5月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以冠心病为主)的临床研究工作,尤其对冠心病的中医防治,在国内开展得较早。1961年8月由顾景琰、徐长桂等四位医师成立了心脏病专科,并在省中医院内科三病区开设了专科病房25张。从1961年至1965年的五年中,与大家一起深入临床实际,并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60年代即在继承古人经验基础上,提出本病属本虚标实的论点,并分析了本虚与标实的类型,总结了辨证论治规律与治疗效果。1972年为响应中央在全国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号召,顾景琰、何喜延、高炳麟等三位医师重建冠心病研究组(后改称心血管病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规律与治法方药等均进行反复研究。70年代末曾组织科研小组,在总结长期临床经验基础上,研制了通补兼施的中成药“舒冠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显著疗效,于1984年10月通过鉴定,1985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平时尽力参加临床实践和编写书籍等等,著述众多,除发表多篇论文外,主编和参加编写的医学专著共计8部。其中一篇英文稿是当年全国出版中西医对照的一册个案书籍,她无私的将书和个人经验传授到科室,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发展医药事业。 撰写发表论文数篇:《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辨证与治疗》、《心脏病的中医临床概念》、《中医心系疾病的病因病理》、《心系疾病的辩证治则和方药》、《中医对心脏病诊治研究的概况》、《中医对心脏生理功能以及与气血及其它脏腑间关系的认识》、《中医心系疾病的诊断》、《中医舌诊在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应用》、《胸痹、心痛病机证治探讨》等。                      

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华医学会南京市分会第五届理事,《江苏中医》杂志常务编委等职。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

顾老寄希望于大批即将出现的新一辈,青出于蓝胜于蓝,期望医疗事业光辉灿烂的前景。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