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孟庆飞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李埝乡坐落在连云港市东海县西北部,是苏鲁两省三县交汇点,与山东省临沭县、郯城县接壤,地形大多属山区丘岭地带,当地农民大多以务农为生,因其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被称为东海县西伯利亚。
李埝乡卫生院,作为一方百姓的生命守护神,偏居镇上一隅,为勤劳淳朴的李埝乡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这支不畏艰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队伍中,有一位“老医师”不得不提,说他老,其实是指他的资历老,年龄五十五岁却有着三十余年的从医经验,他就是三十年如一日,将毕生的心血倾注在这片苏鲁大地上的孟庆飞医师。他五官端正温和,轮廓清晰坚毅,目光深深投向远方,虽然工作条件并不优越,但长久以来,对待病患都是关怀备至,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
生于斯,长于斯,孟医师将这片土地的哺育之恩浇灌在心,更将这片土地的热爱全部倾注在对父老乡亲的卫生服务中,他爱医生这行,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心系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基层卫生事业,他常教诲子女:“农民种地种粮,一年四季难得有闲下来的时候,你们如今衣食无忧,正是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没有他们,你们的生活就没有保障”,或许正是这种从内心流淌出的对农民的敬意,对农村的眷恋与对乡亲们的关怀,才使得他在基层卫生事业中一干就是三十多余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对医学不断的探讨,不断的创新,加快卫生改革和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生活中,他言传身教,不仅使子女对农民敬重有加,更加以身作则,为医院中的其他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在诊断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态度严谨,在他眼中,每一位患者的事都是大事,对每一位患者的权利都是平等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诊断明确,用药合理,诊疗恰当,决不拿半分用药回扣,他觉得能用两块钱治好的病,你让患者花两块一角钱,这多出来的一角钱就是对自己医德人品的抹黑。孟医师,以其周到的服务,显著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交口称赞,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都远近闻名,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直以来,他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在众多医患中,有一位高姓村民患者值得一提,他只要来医院看病,就一定会挑孟医生值班时间来,这究竞是为什么呢?原来该患者60多岁了,一直被神经病痛所困扰,花近千元请过四位主治医师诊治过,但仍不见好转,一次偶然机会,孟医生为他开了不到两元钱的药,让他回家先吃两天,这一试可真神奇了,病情好转,第二天病患来反映情况时孟医生却谦虚地说:“这病的根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顶多就是给你快要好转的病情再添一把劲,使病情有了质的变化啊”,可花了极少的钱治好了极痛苦的病,老百姓打心眼里认可,以致于后来孟医生被调离到另一乡镇卫生院后,有位张姓村民患有脑血拴不远百里迢迢,多次赶到孟医生所在医院寻求专门治疗。是啊,有什么比看到、感受到病患信赖自己的医术,相信自己能为他们解除病患而更令人欣慰与感动呢?也正是病患对自己的信赖与信任驱使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激励着他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医学的知识,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必须是一位“全科医生,只有基础扎实,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在医疗设施落后,技术人才欠缺的情况下切实保障百姓的健康。
又一次,医院来了一位产妇,助产士发现她有难产症状,连忙请当时正在值班的孟医生会诊,经检查,原来是胎儿臀位,在孟医生指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该孕妇终于顺利生产,母子平安。还有一次,孟医生刚到岗值夜班,有位病房住院病人过来点名就要开强痛定的注射药物,以防夜里疼痛发作难忍。孟医生听说以后,坚持要为患者检查弄清病情,详细询问情况后得知原来这位陈姓患者有胸膜炎,病情累积到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炎症,疼痛注射强痛定只能治标不治本。他为患者开了口服药片及肌注药液,并当即进行肌肉注射,以调和神经,果然,用药以后,该患者在夜间并无疼痛,第二天清早,患者家属又亲自去孟医师值班的所在科室去道谢,称赞他医术高超,药到病除,该患者的床位医师也找到孟医生询问他用的什么药这么神奇,自此以后,孟医师的美名愈加响亮,传遍周边地区。
在岗三十余年,孟医师从未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这看似简单,听似容易,要做到却着实不易,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虽说每星期都会有一天的休息日,但孟医生的精神状态没有一天不专心在岗的。二十年前,这时的孟医生家还住农村。一天深夜,一位邵姓村民叩响了他家的大门,原来该村民的孩子患有小儿疝气,久治不愈,夜里急性发作,患儿疼得嚎闹不止,此时夜已入深,医院还远在二十里之外,村民情急之下,将患儿抱到了主治小儿内科的孟医生家里,孟医生迅速穿衣,询问完病情后,立马进行诊断,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耐心细致的检查,他确定该患儿患小儿疝气必须进行手术复位,经过半小时的诊疗,该患儿转危为安,停止了哭闹,家长当场拿出现金要作为回报表示感谢,但孟医生婉言谢绝,患儿家长连声感谢说:“谢谢!谢谢!”
在乡村,老百姓对医生的感谢红包是比较少,多数给一些农副产品,比如说鸡蛋、花生、蔬果等东西,主要表示病人对医生的感谢之情,因为他在乡镇医院工作了三十余年,他出身农家,深知老百姓生活艰难,所以每次都尽量婉言谢绝,如实在谢绝不了也就收下,因为过分拒绝也会伤了老百姓的感情,同时,他自己也回赠一些物品,尽量让老百姓礼物成为一种加强医患之间感情的纽带,不要作为病人给医生的一种回馈,他觉得如果一个医生如果拿了病人的红包,就成了一种商品交换的关系,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所以他从来不接受病人的红包,也不拿一份药品回扣,是出了名的廉洁行医的好医师。
如今,年过半百的孟医师,已搬去县城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由于自身身体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他患有心津不齐等心脏病多年,都是在工作过度劳累的情况下落下的病根,儿女都劝他早点退休,他却从来都是摆摆手,说:“要是人人没有到年龄就告病还家,那村里大半数的农民早就该享清福了”。在他心中,他从来都将自己看成一位老农民,因此他与大部分当地农民也十分熟悉,打集市而过,亲切的招呼声不绝于耳,“孟医生、老孟、孟叔……”和蔼可亲的乡音促使老孟的工作乐在其中,他说:“虽然每天要往返乘班车医院与家之间,但一踏上李埝这片土地,就感觉像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每天天不亮,老孟就要起床去赶六点三十分的县城班车,常常吃不上一顿像样的早餐,往往是前一天晚餐剩下的菜汤,吃完后就匆忙去赶车,连售票员同志都说自己每天不用看表,只要老孟一出现,那准是快到发车时间了。就这样,他每日除了工作,每天还要花近两小时的时间奔波往返于单位家庭之间,三十年如一日,雨天晴天,天天风雨无阻,白班夜班,班班值勤不误,在他心中,生命高于一切的准则也已演化成为医患的生命高于自己的生命了。
三十多年,临床经验使得孟医生有一套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虽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却从未放松过半分半毫,他不仅精通自己的内科、儿科,而且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口腔科等科科必通,有一手扎实过硬的全方面医疗技术,他不断进修学习,他未能成为主治医师,但他并不气馁,依旧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卫生事业,先后在著名医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多篇,在2004年被评为“东海县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2005被评为县卫生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基层事业中发挥着生命的光与热,实现人生价值。他常这样讲,有那个职称,不一定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个职称,不一定没那个水平,就这样为病人服务着。
这些荣誉,正可谓名至实归,回首三十年风风雨雨,孟医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广大医护人员树立起一个医德高、医风正、医术精、医技强的榜样,使一方百姓的健康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愿医疗队伍中更多涌现出像孟庆飞这样的人物,相信这对搞好当前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创先争优工作等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