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心卫生院,有这样一位大夫。他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患者的生命;他用高尚的医德温暖了一位又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心灵。他,就是被广大患者誉为“德技双馨的好医生”、副主任医师郭宏智。
1981年3月,带着“救死扶伤、造福桑梓”的美好理想,郭宏智毕业后分配至南莫中心卫生院从事内科工作。在32年的基层医院从医生涯中,郭宏智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与其他同事一道完成了一个个危重病人的抢救,无数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病人的生命,他把最真挚的爱献给了里下河的父老乡亲。
一、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郭宏智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百姓的良好口碑。
如何当好一名医师,郭宏智认为没有太多高深的道理,第一对工作要有责任心,第二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农村大多数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患者来院就诊在希冀解除病痛的同时,考虑最多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家庭负担。他说,作为医生,就应该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不管在诊断还是治疗的选择都以患者利益出发,从病情出发,为患者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为此,在日常工作中,他从不开大处方,总是选择有针对性地、能解决患者问题的诊断方法进行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如果病员要求与病情需要有出入,他都耐心地给予解释,尽量争取患者理解和合作。他并要求全院医生不仅服务要好,让病人满意,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尽量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
工作中,郭宏智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他处处替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处方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他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凡是他看过病的人,都记得他的好。记得一位陈大英的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他多次主动为其提供帮助,先后捐款1000元,深得患者的好评。
他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更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积极建立120急救分站,主动降低住院费和部分诊疗费,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另外,每年带领医务人员到敬老院进行免费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并送去慰问品,还主动登门为孤寡老人看病,帮助三老病人减免医药费,确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
郭宏智是南莫老少皆知的名人,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凡是他看过的病人,总会说:郭医生真是个好医生,他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使他声名远播,就连东台、姜堰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二、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郭宏智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他还不是一个好医生。他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内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南莫中心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在全县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
郭宏智常说:医务人员是一群离上帝最近的人,使命神圣、不容玷污。他视病人利益高于一切、医生荣誉至高无上,以守卫患者健康、维护患者利益为最高职责,对事业一颗赤胆忠心、对同事一派赤诚如火、对患者充满赤子之情。作为一名医生,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郭宏智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每当有急、难、险、重的病人,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岗位。他常说:“救命如救火,迟一分钟,就能误一条命;快一分钟,就可使人起死回生……”。
2008年5月26日深夜,内科急诊抢救室接诊了一位危重病人,女性,40岁,病人来院时已经休克、昏迷,很快心跳呼吸骤停,郭宏智得知病情后,迅速赶赴现场,一边组织指挥心肺复苏抢救,一边查看病人,发现病人面色苍白,他凭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考虑病人诊断为宫外孕破裂腹腔内大出血可能,迅速通知妇产科医生会诊,妇产科医生认同了该论断,必需立即手术止血。经过复苏抢救,病人心跳呼吸虽然恢复,但不宜搬运到手术室,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情急之下,决定立即就地手术。经过医务人员紧张激烈的积极救治,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对该病人的迅速果断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抢救水平得了上级专家的肯定,赢得了病人家属的赞扬。郭宏智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都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郭宏智始终坚信治病救人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患者的生命尊严和医生的人格尊严至高无上,“性命相托”是患者对医生的最大信赖。他常说:医学事业的核心就是尽可能好地为病人服务、尽可能多地为病人谋福。他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对于就诊的病人,只要能节省的费用,一定要尽量给患者节省;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坚决不做。郭宏智同志廉洁从医、身体力行,对同事情真义重、对病人满腔热忱,加上勇于创新、精于管理,在短短几年里便使南莫中心卫生院实现历史跨越、跻身基层医院前列,为更多的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音,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郭宏智常常告诫医务人员:对医生来说,天使和魔鬼仅一步之遥,唯有一身正气,方能五毒不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医院这块曾经的净土诱惑丛生,不少白衣天使抵御无能,转而无德变节、投靠魔鬼。在郭宏智的廉洁行医记录中,从不收受红包回扣,仅登记在册上缴难以退还的红包回扣就有数十例,累计金额数万元,锦旗、牌匾、感谢信更是难以计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南莫中心卫生院涵养出“正清廉明”的优秀文化,形成了“医患一家”的融洽氛围,这也是对郭宏智和他所领导的医院的充分肯定。
三、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郭宏智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他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他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天职。
多年来,不管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他从来不敢放松对临床业务的钻研,潜心诊疗技术提高,坚持坐门诊,查病房,参加院内外的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讨论。他坚持每天都去病房查看,从不间断,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休息日,甚至放弃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他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上,不管严寒酷暑还是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郭宏智的儿子从上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和他爱人住在县城里,而他因为工作太忙一直住在医院里,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儿子,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儿子,爱人也习惯了,只好到周末时,带着儿子来看望朝思暮想的他。现在儿子已经工作了,说起父亲对他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郭宏智的父亲很早过世了,乘下唯一的老母亲,生活很孤独。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平时很少能回家看望老人,直到四年前有一天老人到医院看病,才发现已经肿瘤晚期。他本想多陪陪老人,弥补自己的愧疚,让她好好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可当时正逢卫生院搞基建,身为院长的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时间陪老人。老母亲不忍心看他这样劳累,让他多休息,哪知住院二十二天,老人就永远离开了人世,他再也没有机会尽孝,是他一辈子的悔痛……
他以行动,实践着一个农村医生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以奉献,铸就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和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壮丽人生。多少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顾全着大家却偏偏忘了自己的小家,不知多少个除夕,他都是独自守在医院。家,对郭宏智来讲,只是过路客。他最愧疚的是母亲、妻子和儿子。
四、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郭宏智,1999年10月至2004年5月担任海安县曲塘中心卫生院院长期间,把一个工资发不出、各项工作下滑的落后单位,变成了县内同级医院中的先进,并获得市等级医院评审同类同期医院第一名。他担任南莫中心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卫生所所长,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南莫中心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他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他外树形象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围绕医院管理年工作,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他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社区、敬老院,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南莫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南莫中心卫生院原来住院条件简陋,卫生设施缺乏。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加快本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郭宏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在他的努力下,总投入一千多万元,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他还新建和改造了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购了抢救车、氧气瓶、简易呼吸器等一批医疗仪器,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的就医环境和就医设备,提高了临床诊疗工作效益。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他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和人才梯队建设,每年均选送3-5名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同时,内强素质抓培训,全院中青年医务人员都进行了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进修,为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他内心时刻铭记着祖辈们传授的朴素道理:一个好的医生,要让穷人看得起病。“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他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他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他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他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农村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农村需要郭宏智这样的好医生。
近年来,医院获得2005年市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市文明诚信窗口称号,历年县文明单位,08年、09年、10年连续三年获县局综合目标考核先进集体和医疗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以高分通过等级医院复核评审、省示范乡镇卫生院评审。他多次获县嘉奖、记功,多次获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03年市抗非先进个人,09年获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十三届县人大代表,十一、十二届县党代表。
二○一二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