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周林荫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周林荫医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她儿童年代,由于缺医少药,很多乡亲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失去了生命。周林荫父亲儿时的几个兄弟姐妹,就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相继死于伤寒、流脑、肺炎等疾病。父亲痛失手足的哀伤,以及当时农村落后的医疗环境,在儿时的周林荫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做一名能让乡亲远离病痛的医生成为了她的志向。高中毕业后,周林荫毅然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加入了乡村医生队伍,踏上了从医道路。

 
起初,这位乡村里唯一的女医生从事的是“接生婆”工作。周林荫所在大队,每年会有约50-60位孕妇待产。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产妇家中,周林荫晚上睡觉时只脱一件外套,甚至在睡梦中,周林荫也会把风声听成产妇家属的脚步声和敲门声。5年后,周林荫暂别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在常州卫校开始了4年的专业系统学习。毕业后,周林荫依旧选择了庙港卫生院,继续做自己的“乡村”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1992年,当庙港卫生院的老院长希望周林荫开设儿科时,她克服了缺设备、少人才的困难,经过在苏州儿童医院一年的培训后,就独自一人开设了儿科。面对人们对乡镇小医院开设儿科的不信任,周林荫下定决心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优质的服务取信于病人。她格外珍惜每一次接诊机会,服务上热情周到,诊疗中耐心细致。只要病患有需求,即便是深夜,她也随叫随到。对一些特殊的病患常常24小时跟踪随访,晚上睡前还不忘给一些病情容易变化的患儿家长通个电话。遇到疑难病例,她会主动电话联系苏州儿童医院的老师求教。对于每次成功的诊疗,她都会认真总结经验。经过几年的积累,她很快熟练掌握了一整套应对儿科各类病例的诊疗方法。
渐渐地,前来找周林荫就诊的病儿多了起来,不仅有吴江其它乡镇的,甚至还有来自浙江南浔的。而细心的家长也注意到,周林荫给给儿童治病,绝不只关注于病情本身。即便是来治感冒的,她也会唠叨两句:“这孩子怎么这么瘦?是不是喂养不当?是不是消化不良?有没有拉肚子……”。自从儿科创办以来,当地的儿童保健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高,近二十年来辖区内无一例先天性心脏病因未被及时发现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的,一些脑瘫、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同样也得到了及时发现和诊治。
周林荫深知,对于卫生院而言引进高新仪器或高级人才不是发展的方向,重要的是提高医疗技术,于是她想到了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在本院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儿科特色。说干就干,她拜师学艺,投入到吴江知名中医组传儿科专家名下,三年下来,她成功掌握了中医“末子药”的临床应用,诊治儿科疾病。如今,儿科已成为七都卫生院的特色科室,儿科门诊量达到了全院就诊人数的50%。
只要看到患儿康复,她就会倍感幸福与温暖。她怀着一份乡土情,走出了一条济世救人的特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