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杨义冠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射阳县新坍镇地处该县西北,因地势低洼素有“锅底洼”之称,同时还有“医疗服务洼地”之名。2006年新坍镇中心卫生院发生多起医疗事故、人心不安、医疗骨干流失,濒临倒闭。谁能改变新坍卫生院的现状?谁能给新坍6万群众撑起医疗和健康服务“保护伞”?县卫生局知人善任,选派杨义冠来担任院长。

杨义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从医生涯中面临5次重大选择,他都豪不犹豫地选择农村,扎根基层:
1981年入伍,部队送他到柳红煤矿医院进修普外科,头脑活络,业务精干的他被院领导相中并挽留其留院工作。那时煤矿医院工资待遇很高,可他选择了回部队当卫生兵。
1986年退伍,当时可以安置在条件更好的地方,可杨义冠选择了待遇不高的家乡医院。
1987年,杨义冠为提升自我,通过招考到盐城卫校苦读了四年,毕业后毅然以选择回到家乡通洋卫生院工作。
2006年,面对退休后的大哥年薪30万元的创业邀请,杨义冠又一次选择了坚守,按照局党委的调任,来到了濒临倒闭的新坍卫生院履职。
2008年,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杨义冠又为优秀的儿子作出了不容置疑的选择:学医!他是要让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从医30年,杨义冠乐于奉献,在他的心中,患者是弱势群体,尤其是特困群众,更是需要爱和信任。一次,杨义冠接诊了一位的需要立即手术的肠梗阻病人,但病人家庭困难,其妻患癌症已处于弥留之际,儿子还没成年。当时病人身上也只带了几块钱,不得已准备放弃手术。杨义冠主动与他沟通,答应由医院垫付医药费及时手术,挽救了他的性命。术后,杨院长又个人资助了300元,并十多次登门随访,让患者老苏终生难忘:“要不是杨院长的鼎力相助,恐怕我早就不在人世了!”三十年来,杨义冠这样真心对待和帮助的病人数不胜数。
面对病人的感激和肯定,杨义冠觉得很欣慰。然而,让他更欣慰的是新坍中心卫生院的稳定发展。
杨义冠常说:先知先觉才能先行、不知不觉永远不行。为群众服务寻求发展、为群众做好服务才有效益。他骑着电瓶车和职工一道走村串户为群众开展免费体检,尽早发现病情,在拉近心距的同时,赢得群众信赖,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契机。六年来,杨义冠推出的振兴举措有亲情服务、随访服务、人才培训、处理大处方、整治“天书”等,紧紧跟上当前新医改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手术病例数成倍增长,年手术量达800余例,是2006年的4倍;2011年,全院实现业务总收入760万元,比2006年近翻番;职工人均纯收入达4万元,是2006年的2.5倍,且基本还清了过去的350万元的负债,6年新增医疗服务面积6000多平方米、新增设备资产200多万元。老院长张中道感慨该院这几年来的变化,说:没有杨义冠的努力哪有新坍医院今天的新气象?
培壮一棵树,育成一片林。为了卫生院的发展杨义冠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他先后派出3人到省、21人到市、11人到县培训,让一线医卫人员轮流“充电”一遍;与此同时,杨义冠还把寻才引智的目光向村卫生室以及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聚集,遴选优秀者再送出去培训,形成该院的人才梯队。现在院内学习充电蔚然成风,有5人考上研究生,还培养出多名卫生管理干部,向外院输送了三名院长、两名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