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华奎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在高邮湖北岸的荷花之乡,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乡村医生,一直为人们所夸赞,他,就是金湖县闵桥镇镇卫生院副院长、共产党员华奎医师。

因为从小就目睹父老乡亲因缺医少药疾病缠身的痛苦,童年的华奎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家乡父老服务。1976年,他毅然选择了上卫校。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横桥乡任港村,当起了只拿工分的赤脚医生。30多年来,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救死扶伤,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我们的“华佗”。
作为全县最偏远的村,华奎的老家紧靠高邮湖,由于生活习惯落后和洪灾影响,当时该村疾病肆虐,缺医少药。华奎身背药箱,每天要在村里往返三、四个来回,步行五、六十华里,诊治三、四十个病人。常常是天不亮就出去,深更半夜才回家。
一次晚上刚到家,得知邻组王大爷身体不适来找过自己,华奎顾不上洗脸吃饭就立即赶了过去。呕吐不止的王大爷已经出现了休克,他仔细检查后发现是农药中毒,便立即进行洗胃、抢救。蚊虫叮咬、刺鼻的农药味他都全然不顾,他时而蹲时而跪,汗水湿透了衣衫,两个多小时后,终于使王大爷转危为安。
为了提高医疗技术,他虚心拜师求教,积极实践,甚至不惜在自己身上找穴位、学扎针,还亲自采草药、配制剂、尝药方,常常是半夜醒了看书本,走路默背“汤头歌”,出诊顺便找药材,一有空就伸出手背、卷起裤管练针灸。他曾在寒冬为找药材跌入深水沟,也曾因练针灸错扎腿上穴位而险些留下终身遗憾,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学习的劲头。
刻苦的钻研和学习,使得华奎不仅掌握了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还学会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治疗顽疾。任港村八组一名年轻妇女,因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次治疗仍未根治。得知患者由于不堪病痛折磨和精神负担打算切除子宫,华奎建议她中药治疗,还亲自为她找药材、配药方。这位妇女并没有对华奎抱太多希望,一边筹钱准备开刀,一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服用华奎提供的中药。逐渐她的病有了好转,一段时间治疗后完全康复了,而且也没有复发。她和她的家属十分感激,逢人就说:华医生真是妙手神医,“华佗”再世!
1991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危及长江和淮河。作为乡卫生院一院之长,面对肆虐的洪水、严重的涝灾和严峻的疫情,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洪抢险、防病治病中去。两个多月风里来雨里去,华奎眼熬红了,人累瘦了,脚磨破了,但在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全乡没有发生一次疫情,也没有发生一例传染性疾病,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得到了时任副省长吴锡军的好评,所在单位也被县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三十多年来,华奎始终把不拿药商的、不吃病人的、不损集体的,作为自己做人和从医的准则。作为医生,他情系乡亲,用精湛的医术造福百姓;作为副院长,他经得住考验、挡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他有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和人民医生的高贵品德,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