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医学科普

第二章 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 18.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器官的工作环境遭到破坏

发布时间:2017-06-25 来源: 作者:

18.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器官的工作环境遭到破坏

贾宝玉曾说过“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仅女人,包括男人,所有人都是水做的,人的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大概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水里还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像钠、钾、钙、镁、磷等,这些水和电解质形成了一个溶液,所有的细胞、器官都是在这些溶液里工作的,所以这些溶液又称为机体的内环境,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器官的正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溶液里的水和电解质的量都要求适度,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或者少了都会导致其中的脏器不能正常工作。

一般来讲,最常见的是水、钠、钾的紊乱:如果水少了,就称为脱水,比如严重的呕吐、腹泻或者高热中暑等;水多了就称为水肿或者水中毒比如大量的补液、或者肾脏功能不好;钠浓度高了就称为高钠血症;钠浓度低了就称为低钠血症;钾浓度高了就称为高钾血症;钾浓度低了就称为低钾血症;其他的电解质也是同样,这些统称为水、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器官正常工作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器官受到伤害,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生命危险。比如脱水严重时导致血容量下降,尿量减少,血压明显降低、休克,脑细胞等脱水可引起躁动不安、精神萎靡等精神神经征群,最终可发生昏迷。水中毒可出现脑细胞水肿和颅内高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凝视、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失常、嗜睡、烦躁、昏迷等;钠过高过低可能会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嗜睡或昏迷。钾过高或者过低都可以导致心脏乱跳甚至停止跳动。

有些患者由于出现这些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器官功能受损需要住ICU治疗,同样对ICU中的重症病人,自我调节能力差,也需要经常监测是否存在水、电解质紊乱,一旦出现,就要及时纠正:如果少了就要及时补充;如果多了就限制进一步摄入、并且想办法把多余的去掉,严重的时候还可以用血液透析等方法。纠正的时候,还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因为纠正得太快也会出问题;也不能矫枉过正;另外,在纠正某种水、电解质紊乱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的水、电解质紊乱,因此还要及时复查监测,将新出现的紊乱也一起纠正,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