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和高渗盐溶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双因素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 孙骎 郭凤梅
Lancet Respir Med2017
背景:休克的本质是氧供与氧耗的失衡,而保证足够的氧输送是休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SSC指南提出在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早期,需积极增加氧输送,但究竟需维持怎样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尚无定论。近期有研究显示,对于重症患者,PaO2 > 200 mm Hg增加病死率,但目前尚缺乏研究探讨增加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另外,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的关键,但高渗盐溶液在复苏中的地位仍有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感染性休克患者高吸入氧浓度和高渗盐溶液的干预,明确高氧和高渗盐溶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双因素、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主要在法国的22个临床中心进行。研究的纳入标准为18岁及以上、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将患者以1:1:1:1分为四组,并根据纳入时是否存在ARDS对患者进行分层。患者被给予开放标签的干预,在纳入研究的初始24小时给予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分别为1.0的氧浓度(高氧)和维持动脉血样饱和度在88%-95%的氧浓度(常氧组)。患者还接受了另一双盲的干预方式,即在液体复苏的初始72小时内静脉输注280ml 的3.0%的高渗盐水或0.9%的等渗盐水。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28天病死率,这项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1722422。研究过程中出现危及患者安全的事件时,研究将及时中止。
结果:从2012年11月3日到2014年6月13日,共4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常氧组223例,高氧组219例,等张液体组224例,高渗液体组218例。本项研究中共记录到434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各组之间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217例高氧组患者中死亡例数为93例(43%),217例常氧组患者中死亡例数为77例(35%)(危险比[HR]:1.27,95% CI 0.94–1.72,P = 0.12)。214例高渗液体组患者中死亡例数为89例(42%),220例常氧组患者中死亡例数为81例(37%)(HR 1.19,0.88–1.61,P = 0.25)。本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氧浓度对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影响,高氧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氧组(185 [85%] v.s. 165 [76%],P = 0.02)。在高氧组ICU获得性虚弱患者比率倍增于常氧组(24 [11%] v.s. 13 [6%],p=0.06),高氧组的肺不张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常氧组(26 [12%] v.s. 13 [6%],P = 0.04)。而两个盐水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3)。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可能增加死亡风险,而等渗盐溶液和高渗盐溶液对28天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原文见附件:upfile/File/201707/22/1255008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