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例肥胖重症患者入选。在稳定状态,在间歇输注组,总的与未结合的利奈唑胺最大最小浓度(Cmax/Cmax u,Cmin/Cmin,u)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10±3.7/6.8±2.6 mg/L和1.7±1.1/1.2±0.8 mg/L。连续输注组总的与未结合的利奈唑胺血浆浓度(Css和Css,u)分别为6.2±2.3和4.3±1.6 mg/L。在最低抑菌浓度(MIC) 1-4mg/L范围内,利奈唑胺血浆浓度持续在MIC以上(% T>MIC)的中位时间,持续输注组明显高于间歇输注组[100(100-100) vs 100(89-100),p = 0.05;100 (100-100) vs 100 (54.8-98.8),p=0.009;100(74.2-100) vs 33(30.2 -78.5),p=0.005]。利奈唑胺肺组织渗透率 (%)持续输注组明显高于间歇输注组,并且被蒙特卡洛模拟所证实[98.8(IQR 93.8 - 104.3) vs 93.8(IQR78.7 - -95.4);p < 0.001]。
Mimoz O, Montravers P, Paiva JA..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linezolid in pneumonia: what is the level of proof?
不同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利奈唑胺血浆浓度的高度可变性可以导致这样的结论,在重症患者中监测血药浓度可能有利于其正确应用。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指导下的个体化抗菌药物剂量显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除非利奈唑胺定量测量方法可以方便易得,那样我们对于一些难治性感染和以下一些情况(下表)的患者就必须处方利奈唑胺持续静脉输注。
难治性感染加上至少以下情况中的一种: |
脓毒性休克 |
大剂量容量复苏 |
高心输出量 |
测定肌酐清除率>160毫升/分钟 |
免疫抑制患者 |
体质量指数>25 kg / m2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MIC>2μg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