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重症医学分会>学术活动

2015年文献点评之四: 肥胖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症患者血浆和肺内的利奈唑胺浓度变化:间歇与连续给药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5-03-01 来源: 作者:
肥胖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症患者血浆和肺内的利奈唑胺浓度变化:间歇与连续给药的比较
 
 


 

左祥荣摘译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
    临床应用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PK / PD)属性可以改善严重感染的预后。但目前还没有利奈唑胺(LNZ)连续输注对肥胖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重症患者影响的数据。
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肥胖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患者中,比较间歇输注(II)和连续输注 (CI) 利奈唑胺血浆和肺泡上皮表面液体中的浓度。
结果:

    22例肥胖重症患者入选。在稳定状态,在间歇输注组,总的与未结合的利奈唑胺最大最小浓度(Cmax/Cmax uCmin/Cminu)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10±3.7/6.8±2.6 mg/L1.7±1.1/1.2±0.8 mg/L。连续输注组总的与未结合的利奈唑胺血浆浓度(CssCssu)分别为6.2±2.34.3±1.6 mg/L。在最低抑菌浓度(MIC) 1-4mg/L范围内,利奈唑胺血浆浓度持续在MIC以上(% TMIC)的中位时间,持续输注组明显高于间歇输注组[100(100-100) vs 100(89-100)p = 0.05100 (100-100) vs 100 (54.8-98.8)p=0.009100(74.2-100) vs 33(30.2 -78.5)p=0.005]。利奈唑胺肺组织渗透率 (%)持续输注组明显高于间歇输注组,并且被蒙特卡洛模拟所证实[98.8(IQR 93.8 - 104.3) vs 93.8(IQR78.7 - -95.4)p < 0.001]

 
结论:
    对于肥胖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症患者,利奈唑胺可以克服常规输注方法的不足,但这些优势对于难治性的病原体(MIC= 4mg/L)并不明显。这些研究数据证实对于选定的重症患者利奈唑胺连续输注联合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有用性。

 
 
 
 
                                                        
 

 

研究点评:

Mimoz O, Montravers P, Paiva JA..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linezolid in pneumonia: what is the level of proof?

Intensive Care Med (2015) 41:157–159.
        这项研究表明重症肥胖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利奈唑胺间歇输注与不佳的血浆浓度有关,而持续输注能够安全地改善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这项研究中,危重症状态和肥胖没有明显影响利奈唑胺的肺内分布,但持续输注可以获得更高的肺泡渗透率。然而,尽管给予持续输注,常规剂量治疗利奈唑胺MIC值较高的细菌仍可能是不充分的。
       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是获得抗菌充分性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尤其对于重症肥胖患者。
       感染部位药物浓度不够可能导致抗菌充分性降低、死亡率高和抗菌药物耐药的出现。另一方面,如果感染部位药物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毒性反应。

       不同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利奈唑胺血浆浓度的高度可变性可以导致这样的结论,在重症患者中监测血药浓度可能有利于其正确应用。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指导下的个体化抗菌药物剂量显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除非利奈唑胺定量测量方法可以方便易得,那样我们对于一些难治性感染和以下一些情况(下表)的患者就必须处方利奈唑胺持续静脉输注。

表:利奈唑胺持续输注的适应证

难治性感染加上至少以下情况中的一种:
脓毒性休克
大剂量容量复苏
高心输出量
测定肌酐清除率>160毫升/分钟
免疫抑制患者
体质量指数>25 kg / m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MIC>2μg /ml
 
原文见附件:upfile/File/201503/06/23165888.pdf
述评见附件:upfile/File/201503/06/231718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