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学科普

垂体瘤

发布时间:2014-08-19 来源: 作者:

        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现实中有时并非如此。有很多女性因闭经、不育而就诊妇产科,因溢乳就诊乳腺科,男性因性功能降低而就诊男性科,终因查不出病因,几经周折找到神经外科,确诊患有垂体瘤,疾病得以治愈。垂体瘤是怎么回事呢?
        垂体的功能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重约0.5g,女性稍大于男性,妊娠期更为明显。垂体又分前后两叶,前叶为腺垂体,后叶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垂体瘤 一般为良性腺瘤,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垂体瘤临床表现
        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1)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早期肿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表现为肢端肥大,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可并发糖尿病。 (2)泌乳素(PRL)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及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有的病人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4)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渐渐缺损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力渐减退。
       3、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至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脑积水;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辅助检查
      1.内分泌学检查:约有70%的垂体瘤分泌1或2种激素,在血浆中可测出,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所有垂体瘤病人均应行内分泌检查,可提示肿瘤类型、需补充那种激素、作为治疗前后对比的基础值。通常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激素水平,包括PRL、GH、ACTH、TSH、FSH、LH、MSH、T3、T4及TSH。
       2.放射学检查
       CT增强扫描可见:鞍内有低密度改变,腺垂体表面局部膨隆,垂体柄移位,有的伴有蝶鞍局部骨质破坏。
       MRI是垂体瘤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对微腺瘤的诊断更有意义。通过MRI还可了解肿瘤与脑池、海绵窦、颈内动脉、第三脑室的关系,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受累情况等。
      治 疗
      外科手术适应证
      1、确诊泌乳素瘤且:A.泌乳素水平(PRL)<500ng/ml:外科治疗可能纠正PRL;B.PRL>500ng/ml且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肿瘤生长。外科手术后继续药物治疗可纠正PRL水平。
      2、原发性库兴氏病: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不理想;
      3、肢端肥大:多数病人建议将外科手术作为首选治疗;
      4、 大腺瘤:体积大导致占位效应引起症状者;将视交叉向上抬高,视觉结构可能会受到损伤者。
       手术方法: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颅手术,另一种是经蝶窦手术。需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蝶鞍的发育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现在常规采用的是单鼻孔入路经蝶窦手术,病人外观上没有手术疤痕,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但对巨大的哑铃型垂体瘤或蝶鞍发育不良者,采用经颅手术更有利于全切肿瘤。开颅手术又分大骨瓣开颅与锁孔微创入路二种。我科开展的经眉弓或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将经颅手术的创伤降低至现有最低水平,术后恢复快,外观影响小。
       放射治疗: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有一定的疗效,但仅适用于较小肿瘤或术后残留者。作为手术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与正常或肿瘤催乳素受体结合,抑制PRL的合成和释放,降低血中泌乳素。服用溴隐亭后可使泌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病理性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泌乳素腺瘤,停药后肿瘤常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患者甚至需要终生服药。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溴隐停长期治疗可降低以后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微腺瘤的病人服用溴隐停一年后,由于纤维化,可使外科手术治愈率降低50%。因此如果欲行外科手术治疗,需在服溴隐停治疗的6个月之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