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忠于职守的基层社区医生
——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波同志先进事迹
周波,男,1959年11月出生,上海人,现为镇江市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京口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主治医师。
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他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
1987年他进入京口区人民医院(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工作,亲手创建口腔科,无论在社会地位或学术方面,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口腔科发展到每天门诊量过百的“明星科室”,其中的甘苦酸甜、风风雨雨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描述。“踏实做人,勤恳做事”是周波同志从业道路上不变的座右铭,在口腔专业的发展和提高上,凭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精神,他把口腔科打造成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团队。
作为口腔科负责人,周波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为了患者加班加点,每天几乎都是最早一个到科室上班,最晚一个从科室下班回家,中午还经常在科室忙碌,休息天也是多年没有好好“享受”过了。每当深夜接到急诊电话,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患者解除痛苦。逢年过节还经常替科室的同志值班,为的是让他们可以回家过个团圆年。
周波出身于口腔专业世家,周波的父亲周平原是镇江市三五九医院的口腔科主任,在省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周平主任退休后居住在苏州。三年前周平老主任被查出患有胃癌,周波作为长子,经常在苏州镇江两地间往返奔波。口腔科本身工作量就比较繁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周波精湛的技术和谦和的人品,点名要周主任亲自诊断治疗。科室离不开他,因为他是科室的灵魂和带头人;家里离不开他,因为他是父亲病床前的孝顺儿子。父亲一次次化疗和后续治疗都需要周波的照料。一度,周波也曾觉得身心疲惫,觉得身心被掏空,但是周波终究是坚强而乐观的。为了家庭事业能两全,他在平日里加大了工作量,接诊病人的数量是其他医生的数倍。一个星期只休息半天,这半天里他就去苏州照顾老父亲。他觉得愧对父亲,但是他更知道让每一个来口腔科就诊的病人都满意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价值和欢乐。三十年来的从无到有,一步步都是他的心血与付出。他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
从医以来,他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他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的同等位置上,一直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和对医疗的渴望。2008年四月的一天,尚友社区居委会主任找到周波求助。原来,该社区76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李大爷牙齿剧烈疼痛,急需治疗,因经济困难一直拖延,情急之中,他们找到了周波。周波同志立即亲自给老人检查、会诊,及时进行牙髓治疗,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周波又安排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科医生保驾,安排了工勤进行陪护。治疗结束后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周波为老人减免了治疗费用。老人临走时激动的对周波说“您真是好人啊,京口医院真是咱社区居民自己的医院。”
口腔科就诊病号数量大,需要按顺序排队就诊。有部分年纪较大的病人不宜久等,周波主任就会安排老人们提前就诊。这时有部分排队病人不理解,认为老人们是故意插队。这时他总是耐心地和病人做解释“我们也有老的一天,为社会做了一辈子的贡献,到老了能享受到社会的优待服务,谁不希望这样呢?再说家家都有老人,都不会忍心让他们久等的……”贴心的话化解了病人的误解。周波知道病人排队的心情难免会焦躁,所以他会放上一些杂志和茶水,免费提供给来就诊的病人,让他们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候诊,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患矛盾。
周波除了忙于科室业务,对医院的一些爱心活动总是冲在前面。只要单位有义务献血任务、爱心捐款捐物活动,他总是毫不吝啬的奉献自己的爱心,争当年轻人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他号召口腔科的全体人员捐药捐钱,还自己去批发了30箱矿泉水送到了市红十字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赢得了社会与同仁的尊重。在2011年度,周波被京口区政府授予“京口群贤”荣誉称号,2012年度周波被市卫生局授予首届镇江市“医德之星”称号。
周波同志在专业领域不断钻研开拓,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论文会议上交流,其中在“亚洲第五届太平洋地区国际口腔正畸大会”发表的《门齿唇侧低位唇舌向水平阻生伴扭转90%阻生牙矫正报告》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赢得同行的好评和尊重。同时他吸取新的医疗理念与医疗服务,不断引进新的口腔医疗技术和设备,并将口腔科诊疗环境打造得温馨舒适,让每位患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除病痛。
周波作为医院口腔专业学科带头人,一直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终身学习。无论是新技术、新项目,还是院内外的各种培训,他都尽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参加,为科内同志乃至全院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口腔科的老主任,周波非常关心科内同志的工作和生活,注重对每一位同志“因材施管”:给年轻同志创造进修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取得高一级学历;给中年业务骨干担当学科带头人的机会,鼓励他们挑战医学高峰;给老同志发挥余热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正是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以及在工作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他在患者和全院职工中赢得了好的口碑与声誉,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周波同志从医数十年来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忠实践行着医师的崇高职责,用爱心、用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社区医生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