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二届(2014年)

匡全远

发布时间:2014-08-04 来源: 作者:

 

赣榆县海头镇海脐村乡村医生-----匡全远
先进事迹材料
匡全远,男,1957年出生,赣榆县海头镇海脐村人,初中文化,1976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4年注册乡村医生。
匡全远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省优秀乡村医师,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他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始终感到欣慰,从1976年中学毕业学习赤脚医生至今。几十年如一日,虽然有过短暂的迷茫,但他没有后悔过,他以守护百姓健康为自己的职责,为这神圣的工作感到自豪。他说“这是一种信念,人生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他虽然学历低,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他努力求知,精心钻研。现在,匡全远同志在医治一些慢性病方面,有很多经验。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七十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匡全远同志就是那时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当年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对付。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番拼搏的匡全远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匡全远坚守自己的信念,这一干就是三十八年啊!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
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匡全远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匡全远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0年代至80年代,疟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他将抗疟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疟疾病象全省一样被控制下来了。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匡全远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匡全远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海脐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
匡全远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情况,他总是按时按要求呈报,从不缺漏和迟到。海脐村历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均为100%,匡全远用辛劳换回了海前村的美誉,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有的已绝迹。
三、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自从学医以来,匡全远心里时刻装着百姓身体健康,做医生先做人,要有德先做医生,如何为百姓身体健康不生病,少生病,有病少花钱治好病。经常利用广播宣传卫生知识,发放宣传材料,把病人当亲人看待,把卫生室当成自己家,让病人一进卫生室感到有温馨的感觉,室内外整洁,夏天有扇子,空调,冬天有暖袋、开水喝,病床、被褥一应俱全。有人头痛、肚子疼、扭腰、失眠、牙疼等匡全远采取针灸、按摩、拔罐,不收费,为病人解除病痛,减轻负担,此时他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向县方两级转病人,基本都是亲自护送,有时病人危急,家里又没有钱,匡全远主动为病人挂号,办住院手续是常事。记得有一次,病人在家治疗三天体温38——40度,肝区有触痛感,匡全远初诊为肝脓疡,急护送县检查,误诊,匡全远当即护送去市一院检查确肝脓肿,当天下午手术,病人转危为安。
在匡全远当村医三十多年里,卫生室就是他的家,病人看病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到随看,先治病后收费,坚持三十多年如一日,不管是本庄人还是外乡人都一样,有病就要治,不能仅为了钱误了病情.
二00三年十月份,农村 合作医疗,大多数农民积极响应,只有少数人未参加(其中多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为了达到上级参加要求,匡全远经常利用早晚老百姓在家时进行广播宣传参与的好处与不参与的坏处,主动上门宣传动员交费参加,特别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没有收入,个别儿女又不管,他主动多次找村书记协商,争取用集体资金解决主问题,村书记同意他这个建议,全村六十多岁以上老人300多人,全部用集体资金付上,为全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办了一件实事,此后,每年六十岁以上老人参合费都由村资金付上,全村参合达100%
二00五年,他们为六十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建立档案,定期随访,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每年都健康检查一次。去年全体老百姓都建立健康档案,并输入电脑,免费查血糖,定期举办慢性病病人学习班,了解慢性病人自控能力,有效控制慢性病危害和发病率。由于他们工作同志工作认真踏实,受到群众拥护融洽了医患关系,上级领导也很满意。目前海脐村卫生室是五星级。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安排医托,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匡全远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匡全远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虽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岗位上奋斗不止,他有一个长远打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为海脐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