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奉献爱心
——李冬青:将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冬青,是一类开花植物,当鸟儿没有食物时,冬青树的果实正好可以维持生命。因此,冬青树的花语就是生命。李冬青,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懂得生命的重要与可贵,胸怀着慈悲和怜悯。李冬青是新坝镇立新村卫生室的一名普通医生,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她赢得了村民们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份信任不仅仅是因为李冬青出众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还源于她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群众爱的奉献。
1991年,李冬青踏上基层卫生工作岗位,带着满腔热情,用自己掌握的医疗技术为群众解除病痛,一做就是二十余载。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夜间去上级医院就诊不方便,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村民有需要,她都随叫随到,风雨无阻。记得,村里有位老病患叫胡爱华,每次发眩晕综合症都是在深夜1、2点。当李冬青带上出诊箱上门为她输液,并一直陪伴病人至病情稳定后,回到家已经是清晨。这样的情况,李冬青每周都会遇到,晚上很难得睡个安稳觉,虽然她自己家庭条件一般,却没有收过村民一分钱的出诊费。
李冬青深知在医生这个岗位上,学习没有止境,只有掌握更多地医疗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多年来,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抓住一切机会进修培训,经常是上午在镇医院或者市级医院跟师学习,下午回到村里为群众做好服务,休息之余,温习理论知识。由于个人的不懈努力,2012年她一次性通过了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9年,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村卫生室服务模式发生了改变。李冬青主动适应改革需求,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带领卫生室的同事利用早晚休息的时间上门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12年底,李冬青在为王福美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时,发现这个27岁的女孩已患红斑狼疮近10年,已有狼疮性肾炎、高血压和股骨头坏死并发症,最多只能行走百米,饱受疼痛折磨。后来,李冬青打听才知道,王福美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养父母的门口,养父母在门口发现了装在草篮里的她,收养了她,并起名王福美。现在,年近七旬的老两口带着王福美住在两间简陋的老屋里,家里基本靠两位老人打临工,捡垃圾维持生计。懂事的王福美有个很小的愿望“希望能够重新站起来,找个简单的工作,能自己照顾自己,在父母晚年时不成为他们的累赘!”。作为一名医生,李冬青清楚这个病的凶险,但她的爱心不忍心让这个女孩就这样饱受病痛折磨。李冬青就利用自己社会公益志愿者的身份发起王福美大病救助公益项目,利用报纸、网络引起社会重视,通过奔走各大医院寻求救助,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这个女孩,短短三天,就收到募捐款项近4万元。从发起帮助王福美到王福美手术,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如今女孩已经手术成功,可以正常行走。李冬青作为一名公益志愿者,在从事公益事业的7年里,她先后一对一的帮扶了来自青海、湘西的四个孩子。
作为一名村医,一名共产党员,李冬青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事业中去,尽自己所能为村民解除病痛。她就如她的名字一样,秉承着对生命的尊重,坚持着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