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东同志,男,江苏省铜山县人,1919年生,主任医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连云港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连云港市医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第四届连云港市医学会名誉会长,第一届江苏省老年病学会理事。曾任新中国成立后新海连市公立医院第一任内儿科负责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任职期间,曾经连续三次荣获连云港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建国60周年连云港市卫生系统德技双馨楷模称号,连续三次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84年10月,作为全国医学界代表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89年光荣退休。
孔宪东同志是跟随着共和国成长脚步一起共同成长的一代名医。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克己奉公,严以律己,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经历了无数次政治运动,他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把他的全部心血和精力倾注到医疗之中,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履行做医生的职责和义务,努力带领科室一班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孔宪东同志德技双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七十年如一日。努力用心治疗身边每一位病人。无论病人的职位高低,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耐心细致诊治疾病。 1955年和1956年,当时医院人手少,医疗条件差,流行病猖獗,全市大面积流行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医院里收治了大量病人,他废寝忘食,吃住都在医院,精心指导治疗,使大多数的病人都获得了治愈,大大降低了流行病的死亡率。
孔宪东谦虚好学,她边勤奋工作,边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他在我市率先使用心电图机、X光机,率先开展应用人工气腹、人工气胸治疗结核病、用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心包穿刺、心律失常电除颤、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填补了我市几项空白,对内科常见病、疑难病,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造诣。由于对业务的钻研,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其医术在市内就已成名,并深受病人的爱戴。很多病人说,只要是孔医生看了俺家的病人,就是救不活,我们也毫无遗憾。
1979年孔宪东调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工作,为市医院内科和心血管专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阅读大量医学刊物,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为了学习,他常年吃住在医院里,一边工作一边博览群书;为了学习,他虚心向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治学严谨,刻苦磨练真功夫,不管是在那些缺少B超,X线机的年代里,还是当今具有大量现代化设备的医院里,体检的功夫都是每一个医生必备的基本功。孔医生望触叩听的体检水准,不是机器胜似机器,精准无误。一次一位长期发热治疗无效又查不到病因的患者,请孔医师会诊。他做了胸部叩诊后,诊断病人有胸水,果然用注射器从其胸腔中抽出了淡黄色液体,结核性胸膜炎得以诊断,经过治疗病情很快好转。
丰富临床实践的经验也是孔医生经常教育年轻医生的重点,他对青年医师言传身教,把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赢得了病人和同事的高度尊敬。有一次,一位年轻医生接诊了一位在连云港颇有影响力的教育界元老,该病人突发低血压休克,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病因,不知如何治疗。孔医生看了病人后,马上分析判断为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因为是老年患者,出血症状表现不明显,果真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黑便,经及时抢救治疗后病人转危为安。1972年科里收住了一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女病人,几度昏厥抽搐,药物不能缓解,病人危在旦夕,孔医生当机立断,用刚学来的知识给病人安装了心脏临时起搏器,使病人脱离危险,这是市内首例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1982年,孔医生带领他们的心内科团队,用心脏电击除颤的方法成功治疗多例上述病例。他还在科内率先开展了心包穿刺,腹膜透析等在当年的一些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开展,经过几代心内科医生的奋斗,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已成长成为该院的四大支柱之一,年心脏介入的病例数位居全省的三甲医院前几位。
孔宪东同志医德高尚,一切为病人需要,为病人需要而努力。 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年近百岁的孔主任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仍然象棵长青树,当病人有求于他时,他总是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尽心尽责。用他那不断进取的专业精神,用他那真诚热情的服务,用他那不求名利的平凡之心,脚踏实地的不断追求,得到了千万个病人的认可和赞许。病人信赖他,需要他,支持他。他那坚忍不拔的意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不断感染着人们。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收受病人一分钱,义务为病人诊治,特别是那些慕名而来的贫困患者,他们总是感激涕零,孔主任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这是我报答党的恩情的最好方法,为病人服务是我做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