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成就
他从医40余年来,一贯刻苦钻研医学理论,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在国立江苏医学院求学时就多次发表学习论文,参加学科老师的课题组、帮助教授开展实验、整理学术资料、参与专著、论文写作,因在校表现杰出,被留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参加了平尧生教授、许志成教授主编的《耳鼻喉科学》专著的编写;1977年参加樊忠教授主编的《耳鼻喉科临床意外处置》一书的编写。多年来,他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先后撰写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题目有:1、鼻中隔异常弯曲的手术方法;2、有关呼吸道疑难病症的处理问题;3、有关药物中毒引起耳神经系统疾病的问题;4、取除呼吸道异物的更生牌气管镜的技术使用;5、采用扩张食道镜快速去除食道异物的方法;6、外部异物戳入耳脸内引起大出血罕见病例处置;7、采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植入二次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8、采用中药柴苏草治愈鼻脸大出血的药理探讨等等(不一一列举了)等等。一直参加全国医学院校耳鼻喉科教材编写,在当时全国耳鼻喉科界有相当的知名度。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动手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职业特质。上世纪60年代到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工作时,科室人手少,设备简陋,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实用的手术器械。他自己花钱,通过亲戚在上海买来高级合金钢等等,自己设计、革新制作了大量的耳鼻喉科手术和检查使用器械,如:1.硬管气管镜2.多种气管异物钳3.悬吊直接喉镜4.内耳手术用多种金钢钻头。其中有三种13样被上海手术器械6厂批量生产。并无偿赠送给上海长海医院、瑞金医院、解放军总院和部分省市县级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同行使用,普遍得到赞誉。这些改革器械实用高效,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多年受到医院和江苏省、扬州市卫生系统表彰,多次获扬州行政公署颁发的科技成果奖。1975年他发明制作硬管气管镜,并应用于临床。受到他的老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解放军总院副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姜泗长好评,一直在解放军总院耳鼻喉科及姜泗长本人使用(附姜泗长老师亲笔信)。当时上海瑞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济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宝石、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尹惠珠主任(陈中伟教授的爱人)、南京工人医院(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殷明德等国内知名医院耳鼻喉科及主任本人均使用他发明制作的硬管气管镜等手术器械。他先后自己设计制作和革新许多耳鼻喉科手术器械。改革开放后他发明硬管气管镜申请专利,专利发明名称:硬管气管镜,专利号:87216008。他发明球型异物钳也申请专利,专利发明名称:球型异物钳,专利号:CN00220719.2。
1976年国外耳鼻喉科内耳手术因手术显微镜的使用,有突破性进展。当时国内尚无下手术显微镜的使用。他与扬州光学仪器厂合作。二年后,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双人双目耳鼻喉科手术显微镜(第一代手术显微镜),并批量生产十多年。
二、工作实绩
支道钤1950年自医学院毕业后,在抗美援朝期间,国家急需医生。他本人响应党的号召,在2所解放军南京军区直属医院耳鼻喉科和在此后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南京省立医院(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当医生期间,日以继日为各次战争时期受伤的解放军官兵做了大量的鼓膜修补手术(炮弹爆炸所致)等手术。尤其在军区直属医院耳鼻喉科工作期间,在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著名医学教育家、解放军总院(301医院)副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姜泗长直接指导下,他对耳鼻喉科和相关科室基础知识打下扎实功底,加上他自己熟练掌握英文、德文、日文,动手能力强,一直受到姜泗长老师的关爱。
六十年代,响应建设苏北的号召,他们全家来到扬州,他在扬州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工作。因为他工作努力,使扬州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疗技术有了质的变化,如当时南京省立医院能做的手术,他都能做,并培养了许多学生。当时科室人手少,他家又在医院里,几十年来以医院为家,一有急诊随喊随到,为挽救许多气管异物和其它急症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由南京到扬州后婉拒医院分配居住的好房子,住在后勤人员居住区,传染病房附近(房子质量很差)。
由于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挽救了许多疑难杂症病人的生命,因此,在那个年代耳鼻喉科界有较高的知名度。退休多年后,仍有病人不断上门寻医求药。众多的过去所带的学生上门求教。至今还有多家医院的医生向他寻求技术革新创制的特殊手术器械。1999年春节还应江泽民同志的大妹江泽玲、小妹江泽慧的邀请,从上海回扬州为她俩及亲属共5人检查了五官科的一些慢性病,商讨了治疗方案。其间,江泽慧提到其兄江泽民主席曾有次被骨头卡到食道,最后到解放军总医院由副院长姜泗长(支道钤同志老师,长年使用他革新的医疗器械)取出了异物,为此,301总院还立了集体三等功。后在姜院长的来信中讲到此事。由于他多年坚持不懈地进行手术器械革新,发明了多种手术器械,被收入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第32页。
由于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痴迷,以至于他将自己三子中两人送医学院就读,培养成骨干医生。当下,在医学和医生职业常常被人看低的背景下,他又将自己的惟一的孙子送入医学院,专攻口腔科。
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不但自己专研技术,提高治疗水平,而且关心年轻医生的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每逢遇到重大疑难问题,都能勇于担当,挺身而出,避免了许多年轻医生或外院首次诊治出现失误造成的医疗事件。如一次一年轻医生开鼻中隔手术失误,造成了大穿孔,如不能妥处,即酿成医疗事故,他为此勇担风险,亲自上手术台,以精湛的技术将穿孔弥补好。使病人转危为安。
他常被人誉为“德技双高”的老主任,文革中邗江县公安局长李楠被红卫兵打斗后,鼻腔大出血,支主任将他收治处理后被红卫兵发现,坚决制止他收治。在本院无法留治的情况下,支主任以一个医生的仁义、道德、良知下,不顾被造反派批斗的情况下,将病人介绍至自己的老同学上海瑞金医院五官科主任孙济治主任处收治治疗,在危难时期挽救了这位老干部的生命。
类似上述两个案例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敬业精神
该同志一贯以高度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早年在解放军医院曾多次响应号召到最艰苦、最紧张的岗位,担当最繁重的任务,多次受到医院领导和病人家属的赞誉。曾经收到70多封表扬信,12面锦旗。特别是1963年,在86医院为抢救患白喉的重症儿童,在吸痰机故障的情况下,用口直接吸出患者带有高致病病菌的痰液,避免了患儿窒息,挽救小儿生命得到了各方赞誉,还刊登上当地安徽省当涂的报纸进行事迹宣传,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在转到地方医院工作后,几十年来他始终做到“以医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无论是在南京省人民医院,还是扬州苏北医院,他长年坚持值夜班、急诊班,春节假期班,先后在夜间和节日出诊500余次,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急诊室、病房、手术室,用最短的时间抢救病人,仅是气管异物、食道异物、鼻腔大出血、急性严重喉炎等几种五官科最常见的危急病症就挽救了600多人的生命。
多年来,他还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长年累月的自我加压,自觉地每日数次到病房昼夜巡查,关心住院病人,先后20余次在晚间发现住院病人病情出现异常,及时与当班医生共同采取措施,避免了严重后果和医疗事故。
1975年他在身患严重痔疮、自己接受了手术治疗后第二天,为了帮助年轻医生抢救气管异物患儿,自己忍着病痛,被背到手术台旁,施行气管镜检查,去除了卡入气管内的原子笔套,瞬间挽救了患儿生命。
上世纪60-70年代,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到农村巡回医疗。期间,跑遍了苏北大地20多个县,诊疗病人成千上万,讲课培训县乡镇一级年轻医生300多人,并刻苦学习中医知识,研究中草药病理,实现了五官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多次被江苏省及当地市县报刊报道表扬。时任院长丁鸿均也连续三年在全院大会上表彰了他。
在历次政治运动期间,他没有参加任何派别,从未参与邪教组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清队时他受冤被审查,卫生局和医院组织通过内查外调,查明其当年同班同学在威逼之下提供的诬告证词形成对他历史问题的错案,澄清了事实,还给了他政治面貌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