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朱良春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在长江入海口的北边,有一座毓灵俊秀的城市—南通,被喻为:江海名珠,南通城出了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中医名家,他就是南通市中医院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朱良春教授从医已逾70载,他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现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5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他因擅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有“虫类药学家”之称,他以苏东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他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不泥,锐意创新,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家,对中医药事业投入了毕生精力。
有道是古井无波,静水流深,在朱老的眼里充满了慈悲和友善,当这位年近期颐的老者,面对一位病人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学生面对老师那样毕恭毕敬,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他都会静静地对你观察一番,然后三根手指搭上你的脉搏,凝神静气,如同入定的老僧,而他的面前永远是一张纸一支笔。70多年冬去春来,他为多少人解除病痛,帮多少人脱离苦难。朱良春家的厅堂里过去一直挂着弘一法师为他题写的横匾:“为大医王,善疗众病。”这是一代宗师上世纪三十代给朱良春的授记,而这一授记成为了朱良春今生的使命。
1917年,朱良春出生在鱼米之乡镇江丹徒。1934年,少年的朱良春患了肺结核。病愈之后,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中医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朱良春师从常州武进县孟河镇的马家,马家是中医世家,朱老师从马培之的孙子马惠卿,跟师临诊抄方,诵读医经,抄写医案,步入了中医殿堂。后来他报考了苏州国医专科学校,但在淞沪大会战的余烟下,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又停办,朱良春不肯半途而废,转到上海中国医学院学习。那时的战乱,给朱良春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困苦,但是,跟随章次公先生学习的收获却是巨大的,受益也是终身的!临别时,章先生为他写亲笔下了自己为上海国医学院的校训“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又专门请人为朱良春刻了一枚印章: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从此,这方章一直伴随着朱良春济世救民。
告别老师,回到南通,朱良春开诊时才二十出头。创业的艰难,非常人所能够理解,但是,朱老乐善好施,他效仿老师章次公,凡是贫苦之人,一律免费看病。看完病在药方上盖个章:“朱良春施诊给药”。穷苦之人拿着药方去瑞成堂药房取药,一律不收药钱。朱良春与瑞成堂有约在先:每年端午、中秋、过年各结算一次,瑞成堂每次按七折向朱良春收钱。
不久,南通登革热大流行,西医多用“消治龙”和“握姆纳丁”注射治疗,可效果不佳。朱良春研制中药药丸和汤药,用清瘟败毒之法治疗,一般中医中药要一周见好,服朱良春的药三天见好。朱良春自己也得了登革热,自己吃自己的药,很快就好了,从此声名鹊起。
解放后,朱良春与同仁一起筹组“中西联合诊所”,后更名联合中医院,在此基础上,1956年,南通市中医院成立,朱良春任首任院长。
  在上世纪50年代,朱良春恪守章太炎“下问铃串、不贵儒医”的教诲,不断发掘搜集民间验方。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他都要登门拜访,把有一技之长的那些‘土医生’请进医院。
于是,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季德胜、专治淋巴结核的“邋遢先生”陈照、专医肺脓肿的农民成云龙,在朱良春的帮助下考察药理、观察疗效,整理出季德胜蛇药、拔核法治疗淋巴结核、金荞麦治疗肺脓疡等成果,三项成果均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名闻全国中医界的“三枝花”就是朱良春培育的。
在文化大革命那年月,知识分子受打压,一切都被颠倒。但是,朱良春没有被压倒,相反,他潜心岐黄,不断积累“善疗众病”的本领,更加坚定了为众生解除病痛的信念。他的身影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和抗震救治危重病人的队伍中。文革以后,朱良春如青春焕发,再振旗鼓,坐门诊,带学生,搞科研、忙著述,终臻人生的辉煌顶点。
一直到前一年,九十五高龄的朱良春仍出门诊,且不看完病人不吃饭。因为有的病人担心吃完饭,朱老就不回来了,所以朱良春一定要坚持看完病再吃饭。
朱良春不仅医术高明,悲悯之心时常让周围的人相当感动。2007年10月,朱良春不顾疲劳去郑州讲学,山东武城县一个胰腺癌晚期患者水米难进,病情危急,其亲属赶到郑州恳请朱良春能否亲自去一趟。从郑州到武城,要坐5个小时的汽车,这对于一个带着疲倦的91岁老人意味着怎样的风险。但朱良春不顾亲属、朋友的劝阻,毅然退掉机票,赶赴武城,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2012年,是朱良春的多事之秋。年老眼花,不慎摔了一跤,腰被摔坏了,在床上躺了几个月。时过不久又小中风,左侧手臂麻木无知觉。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给部分疑难病人把脉治病。
这位百年国医,待人、识人平常得就象自己的长辈:不参禅,不论道,不摆文化的架子,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一脉书香。一生偏居小城,波澜不惊,却心系病家,名满天下。
中央台有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朱良春身上,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这种爱心不光是一个人去传递,而是让周围的人大家去传递。在传播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方面,朱良春从不保守。他的弟子上百,正式拜师者也有几十人,加上历届带教实习及各地求术的私塾者已超千人。对于学生,他都倾囊相授,朱良春常说:“知识不带走,经验不保守”。对于中医,这种博大胸襟实在难能可贵!今年四月,在南通市文峰饭店举办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学习班”, 九十六岁高龄的朱良春教授亲自为二百多位学生授课论道,答疑解惑,学生们深深感动。
18岁学医,九秩未辍,看病是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天几十人,七十年治多少人?朱老微笑说,不算什么,如果让更多的人如我一样去治病救人,中医药事业就会大发展,百姓健康就可保无虞。
朱良春从临床干起,明白诊病关乎生死,要凭真本事,而患者是医家的衣食父母,切忌空谈和造势。多年来,朱良春无论是临床、科研、讲学都求真实干,绝不做表面文章。
朱良春对于历代名家名著,从源到流,兼收并蓄,学为已用,自成一派。他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症,如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益肾壮督,配以蠲痹通络,钻透搜剔的虫类药材组方,往往出奇制胜,疗效卓著。他把一些中草药的应用发挥到极致,常常妙手回春,成为一绝。
在上世纪中叶,朱良春有个“五毒医生”的雅号,原因是他善用有毒的虫类药。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物,生物活性强,但作用峻猛、具有一定的毒性,能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病邪,没有功底的医生不敢乱用。而朱良春先生就喜用虫类药,并且深入研究,颇有心得,收到常规药难以达到的效果
朱良春还探索出一些新方,如治疗慢支、肺气肿的“咳喘胶囊”,治疗慢性痢疾、肠炎的“仙桔汤”,治疗痛风的“痛风冲剂”等,皆有不俗疗效。上世纪60年代,朱良春先生首创的"复肝丸",以扶正化瘀立法,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先河。
朱良春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事实上大部分病证还是可辨可治的,关键是找到“证”的本质。朱老用药灵巧,思考缜密,药量轻重、药味多少,皆以病情为定,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思想。
朱良春研制的“益肾蠲痹丸”,在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上报卫生部经评审获得新药证书,至今仍是国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调节免疫功能,并对骨质破坏有修复作用唯一的中成药。“中国传统医学真了不起,这是我看到的最杰出的奇迹!”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原主席诺罗顿斯·强对此评论道,“它纠正了类风关骨质破坏不能修复的错误认识。”他先后有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十余部,一些著作被译成日文、朝鲜文,传到国外。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是朱良春对于中国中医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他认为,宏观辨证用药与微观辨病用药不应该是机械的两者相加,而是有机结合,方能相得益彰。在治疗肺结核、慢性肝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时宜病症结合,标本兼治,收到良好效果。
1996年,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手术医生打开了病人的腹部,恶性淋巴瘤已经转移到肝、肾和胰腺,医生们互相看了一眼,摇摇头只好重新缝合。病人等于被判了死刑,肝腹水,皮包骨,滴水不进,大把掉头发。医生也很开明,劝病人另找生路,不妨找中医试试。病人家属打听到朱良春。朱老见状也犯了难:滴水不进,如何喂汤药呢?最后想到一个办法,用灌肠的方式将中药点滴进入肠子,让肠子直接吸收中药。
第二天,病人缓过来一点,第三天能进一点水了。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用朱老的中药治疗,两年病人完全恢复了。`这个死里逃生的人,后来还当了中外合资集装箱公司的中方总经理,他经常来看望朱良春,不忘他的救命之恩。
5年前,朱良春去广州讲学,听说省中医院有个病人得了一种怪病,身上长满了蕈伞一样的肉牙肿,皮肤溃烂后又结了几毫米的厚痂。他被请去会诊,病人手臂上厚痂几乎让他没法号脉,他开了中药,让病人服下,渐渐的那几毫米厚的痂开始一层层剥落了,内层溃烂处不分泌脓水了,有些地方出现了正常的肉色。28年怪病,让这个病人差点见了阎王,当他被朱良春从生死线拉回来的时候,一时反应不过来,只对朱良春说,以后要写信请朱老治病。于是,南通邮局里又多一封没有路名的信:南通朱良春医师收。
1989年,日本爱知县西尾市的寺部正雄,肝病久治不愈,腹胀不能入睡,听说朱良春是个神医,就打电话来求救。朱良春只能根据病人的叙述,开了方子传真过去,对方照方吃药,人舒服多了。没过多久,就到中国来找朱良春,后来病好了。到了1994年,寺部的的夫人患乳癌,多方求医不好,请朱老诊治,症情好转。从此她瞒着丈夫和日本医生天天喝朱老的中药,一个月后手术时,原来很大的乳腺癌只剩了一小块了,病情好转而稳定。
医乃仁术,医生讲仁,要把病人当亲人,病人得到医生的救治,医生从病人身上得到经验,医生只有讲仁术,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虽说是“医为小道”,但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便能成就人间大道。
良医如春,朱良春教授这种大爱无疆的奉献及敬业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祝国医大师朱良春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