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纵瑞森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纵瑞森,男,1925年生人,1952年参加工作。1959年被选为徐州市人大代表,1966年调至东海县人民医院工作。此后,先后被选为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付主任、县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连云港分会理事、东海县医疗技术事故鉴定小组(公、检、法卫生局)组长,中西医结合协会名誉主席,1986年被指定为江苏省职称评委(苏北区)委员。
专长内科、传染科疾病的诊疗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1篇(内部刊物),代表性著作如:《唯物辩证在流行性出血热诊疗的应用》、《重症出血热应重视的问题-脑垂体》、《中西医结合治疗33例重症出血热临床分析》获县科研特等奖。1974年本人提出新理论,《腹腔综合症-休克腹》实质就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此为理论基础创用《中药综合导泻疗法治疗重症出血热》疗效优异,获省科研成果奖,此法亦使用于外、妇、内科。1975年创用《四大快速疗法》抢救口服有机磷中毒,疗效优异,获徐州地区科研成果奖。《大量Vc8-10g静滴治胃十二指肠溃并出血、妇女血崩、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疗效优异。《椎管注射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优异,尤其在早期。1968年创用《低血压疗法治疗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并大出血》效果突出。《中西医结合,抢救出血热伴休克64例无一例死亡》,《静脉注射或点滴H2O2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效优而快。(主要药物H2O2大量V.C、阿托品、同时胸外按摩、人中刺激。)《结核风湿样病(本人暂名为结核风湿样症候群或结核风湿样综合征或表现)》该病为误诊误治更加促进病情额怪异的发展造成大错:本人从某医生手中接过此病人,经详细了解,诊疗用药经过及反应采取逆向思维,拨乱反正,确诊为结核风湿样病,治疗。一年以后又遇一病人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最后亦确诊为“结核风湿样病”。
从医三十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纵瑞森同志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他常教导学生们要具有开放的思维和探索精神,勇于突破。为此他总是尽可能地为学生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甘为绿叶,甘当人梯。对学生们的成功总是适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其失败也给予充分的宽容并指出不足。在教学时,结合动手操作,着重向学生讲解临床的疑点、难点,并结合临床实际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临床带教备课充分,做到生动活泼,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并使自己教学相长。虽然临床和科务工作繁忙,他仍然尽可能地抽时间在学业上给学生们以悉心指导,生活上问寒问暖。在他的辛勤培养下,许多学生已成为了单位骨干力量,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过李埝、山左口、桃林、南辰等边远乡镇,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工作中自己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东海县人民医院
                                        201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