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陈维系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一提起口腔科,马上会使人联想起一句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但带着“牙疼是不是病”这个问题,采访了八十八岁高龄仍在口腔科门诊工作的陈维系教授,才知道口腔科远不止传统意义上的齿科,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起,口腔科已发展成了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修复整畸三个亚专科。而陈维系教授则是数十年奋斗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杰出专家教授。
陈维系教授,1926年7月生于浙江宁波市,195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本科,同年7月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系颌面外科,先后担任助教、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58年7月调至苏州医学院(现为苏州大学医学部),创建了口腔医学教研室及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同)口腔科,并开设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历任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口腔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并受聘于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建口腔科并兼任科主任。1986年,在省内率先招收口腔颌面外科硕士研究生,并先后指导核工业部及国内其他医院口腔科进修生多名。
陈维系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口腔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第四届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1、2届特邀编委,并担任江苏省高教、卫生、核工业部临床学科高级职务评审组成员。先后在全国性口腔医学杂志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8篇,其中《肿瘤细胞免疫及SOD在癌患者放、化疗中的使用》被《实用口腔医学杂志》连载(1986年第1-2期)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发表于第一次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陈维系教授曾参与治疗抗美援朝颌面部伤员的后期修复,两批共50余人恢复了健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省内首先开展对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镭锭治疗、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达数千例。陈维系教授掌握了镭锭治疗的方法及精细的镭锭剂量计算,在 钴60治疗出现前是当时最先进的治疗方法。由于当时科技水平低,防护条件差,为了不使其他人受辐射损伤害,选择在天主教堂晚上无人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陈维系教授自身冒着r-射线辐射危害,用镭锭治疗了40余例癌症患者,延长了患者生命,其中一名被认为只有1年生存期的舌癌患者存活了36年。
陈维系教授治学严谨。1964年曾收治一名因下颌骨骨髓炎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大块缺损患者,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只能仰卧,陈维系教授采用皮瓣修复的方法,在皮管制作过程中,因当时病房没有空调,气温骤变,易致皮管发绀坏死,在大雨滂沱的夜里,陈维系教授亲自骑自行车来到病房,采用原博习医院小木架灯泡给皮管保温,使长达18cm的皮瓣得以存活,病人能够正常进食,并能从事家务。陈维系教授经手的皮管皮瓣手术十余例,全部成功。作为头面部手术医师,陈维系教授善于思考,每次手术之前都会仔细设计皮瓣部位、转移时间,每一步都经深思熟虑,选择最佳方案,既注意功能恢复,又注意美容效果,从医60年,未发生失败病例。由于技术精湛,曾多次被苏州医学院和医院派遣给习仲勋、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诊疗口腔疾病。
陈维系教授还是一位严师,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年轻医生均从严要求,很多学生当时感觉压力很大,但过后都觉得受益匪浅,若干年后回忆起来,都感谢恩师的教诲和严格要求。
由于医术精湛、学风严谨,陈维系教授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曾多次被苏州医学院、医院及苏州市卫生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他任科主任期间科室多次被评为文明科室。他先后任九三学社江苏省省委委员、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宣传部长、苏州市政协常委。1985年获核工业部荣誉证书,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退休后,被医院返聘至今,耄耋之年的陈维系教授现仍活跃在口腔颌面外科医疗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