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周大博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周大博同志1942年在上海潜心学习医学,1942年-1947年在上海市祖桐医院担任医师。1947年23岁的周大博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卫生局医师考试,取得正式医师资格。同年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诊所,诊所运营顺利,年轻的他取得了不错的开始。1952年7月周大博响应党的“支援苏北医疗”号召,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毅然决然地关掉上海的诊所,举家来到地处苏北地区的扬州市工作。1952年-1956年他和其他随行的同事一起,创建了扬州苏北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并担任该科住院医师,这是该市历史上第一个儿科专科,因此他也成为了扬州市西医儿内科的创始者之一。
上世纪50年代,扬州曾先后流行过乙型脑炎、麻疹、痢疾、青紫病,患儿往往是成群结队的蜂拥而至。他在苏北地区率先采用中医的白虎汤治疗乙型脑炎,成功地抢救了42例危重患儿,这在全国用该方法治疗乙型脑炎是比较早的,北京据报道几年后才采用此方法的。1956年该医院更名为扬州市妇幼保健院,鉴于周大博同志在儿童抢救治疗工作中的能力,扬州专区卫生处晋升其为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1958年,扬州患麻疹并发急性肺炎的患儿病死率很高,为了推行从当年苏联学来的冷空气刺激疗法,他多次在零下几度的冬夜,抱着患儿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外,从而降伏了魔鬼般肆虐着婴儿生命的顽症。当时,还有一种“怪病”叫蚕豆病,患儿因红血球酶缺陷而出现黄疸、贫血,发病时生命岌岌可危,但一输血就好。如果遇见这样的患儿,在没有其他血源的情况下,他多次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胳膊说,我是A型血,输我的。青紫病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产物,实际是亚硝酸盐中毒,吃烂菜、腌菜、野菜过多,他在扬州地区率先采用美蓝液治疗青紫病,成功抢救了56例中毒患者,治愈率达100%。鉴于周大博同志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1957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扬州市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1958年江苏省卫生厅授予他“先进妇幼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1960年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团中央、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授予他“先进儿童工作者” 荣誉称号。
上世纪60、70年代,周大博大夫开始对小儿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特别是对难治性肾病的治疗进行了精心研究,创用了对性腺和发育功能无损害的细胞毒药物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对100多例难治性肾病治愈出院患儿,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观察,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消除了患儿成人后可能发生不育症的隐患。因此,1964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周大博大夫“扬州市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1978年当时的扬州市革命委员会授予周大博大夫“扬州市卫生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1975年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名为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大博大夫被任命为该院儿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
上世纪80年代,周大博主任开始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潜心研究,开设并亲自参加小儿支气管哮喘专科门诊,并亲自在儿科实验室做过敏源检测。周大博主任在省内首创使用“死卡介苗”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该研究获得扬州市科技成果奖。
周大博大夫担任儿科的行政领导以来,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带领出了一批年轻的人才。他一直注重言传身教,关心年轻医师的培养和成长,对他们要求严格,决心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医德高洁,医技精良的儿科后备团队。如今,在他的培养和带教下,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大批儿科专家人才已经蔚然成林。
周大博主任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从事与医学有关的其他工作也同样认真,做得有声有色,做出成绩,令人满意放心。
自从1954年新的兵役制度开始至1995年,周大博主任每年都参加扬州地区征兵(包括陆、海、空各军兵种)体检工作,1964年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了江苏省军区体检工作手册的编写。1965年至1995年连续被扬州军分区、扬州人民武装部、扬州市预备役师聘任为征兵体检组主检,1976年至1995年连续被扬州市教育局聘任为高考体检组主检,征兵体检和高考体检应该是个很重要的岗位,一个儿科医生同时长期被聘任为这两个体检组主检,这在江苏省内也是很少见的。周大博主任值得引以为豪的是,这么多年以来,由他担任主检送出去的兵和被录取到高校的学生,没有被退一个身体健康责任兵,没有被退一个身体不健康的大学生。
1987年职称改革开始,周大博同志被聘任为扬州市高级卫生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和扬州市中级卫生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一个儿科医生同时被聘任为这两个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这种情况在全省也不多见。周大博同志在职务评审岗位上,做到认真吃透政策,细致审核材料,把关宽严结合有度,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受到了扬州市职称改革部门和扬州市卫生局的好评。
1975年-1989年周大博主任连续被选为扬州市医学会儿科学组         组长,任职期间儿科学组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术气氛活跃,科研立项较前明显增多,学会工作和临床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周大博主任1981年被选为扬州地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会委员,1983年被选为扬州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周大博主任1989年被聘为扬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被聘为扬州市市独生子女病残医学鉴定组组长。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他都遵循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好每一件事,不断化解社会矛盾。
1989年,退休后的周大博大夫又被反聘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工作。他仍然象往常一样,每天早上7时15分准时到病区查房,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每周星期一、星期四上午是他的专家门诊,他一个上午要看60多病人,有时多达80多人,一直到下午2-3点钟才能看完。后来医院为了周大博大夫的健康,决定每次对他的门诊限号40号,但最终由于非他不看的病人太多,实际每次还要看到60多号。鉴于周大博同志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退休后的周大博大夫2003年又被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授予“儿内科首席专家”的荣誉称号。
周大博主任如今已经90岁高龄,在扬州地区从事医学事业近60年,从23岁至83岁一直奋斗在儿科临床第一线。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为扬州的儿科事业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是扬州地区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以来,在解决儿科危重和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经验,成绩卓著。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在扬州市家喻户晓,深受大家的敬佩、信任和爱戴。在扬州地区一代一代的儿童,过去是自己来看过病的,后来是带儿子来看病,现在是带孙子来看病的,凡患上疑难杂症的,第一个就会想到周大博这个名字。据不完全统计,近60年来,经周大博主任医治的患儿不少于50万人次,特别使他引以为豪的是从未发生过一例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都是慕名而来,满意而去。正如周大博大夫动情地说的那样:“病人需要我,给小患者看病,是我一生最大的乐事;我是为他们而生,为他们而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