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姚天民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姚天民同志出生于1927年5月20日,1952年1月结束在安徽医学院医疗系4年的大学学业,由组织上安排,从1952年2月1日起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实习一年,实习期满,成绩及格(实习证明书医字第128号);实习期间在外科6个月,内科2个月,皮肤科、眼科、五官科、放射科等各一个月,发证日期1953年2月19日)实习结束后,返回安徽医学院学习等待统一分配;于1953年4月由中央人事部统一分配到安徽省屯溪第一血吸虫防治所报到,于同年4月分配到歙县血吸虫防治站工作,在基层从事血防工作4年,此期间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血防专业的护理人员。
1957年1月1日安徽歙县成立县人民医院,该同志由血防站调入县人民医院任医师兼医务股长,负责医院内的外科、妇产科、皮肤科、内科、儿科临床工作;当时歙县有58个公社,他的足迹踏过56个公社;除经常出诊外,还到边远山区的长陔公社、长标公社巡回医疗一年;其后又到过歙县海拔较高的金川公社工作一年。
60年前后,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县里有几所中学爆发流行性脑膜炎,他受命后立即投入到抢救病员和治病防病的工作中,由于防控及时和治疗得当,很快控制住疾病的流行。
在他的从医生涯中,先后为抢救伤员,无偿献血4次。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风里来雨里去,接送抢救伤病员。一次在接到县委电话通知,一位住在大山里被毒蛇咬伤的全国劳模,需要抢救,当时通讯不好,等他赶到路程大半时,传来消息伤员已经离世,他只好返回,来去步行了一百多里。冬季大雪封路,为了抢救一位难产产妇,在当地的老乡的帮助下,翻山越岭步行70多里成功地救活了产妇和她的孩子;在炎热的夏天,为抢救一名脑性疾疟患者,骑车80多里,在患者家里住了两天,等患者清醒脱险后,再返回医院。几十年来,经过他精心抢救和治疗的伤病员不计其数,他也成为了歙县人民医院的大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为山区人民培养了大批医护人员。带出一批批的专科业务骨干为山区医疗事业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县医院得到安徽省以及地市级医院的大力支持时,他曾多次到地区人民医院进修,并到芜湖弋矶山医院进修外科一年;在1984年又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一年。(学习期满颁发结业证书(沪市九进字0074号)
在恢复医师职称后,于1980年9月1日由安徽省徽州行政公署卫生局任命他为歙县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1983年9月1日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干字(85)77号、(85)01号文件批准承认他为外科副主任医师。
他1988年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参与到县里的参政议政工作之中。
1986年从歙县调回家乡江苏泰州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任外科主任,协助二院培训了一批护理人员,并带教了一批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医师。
1987年6月14日院里来了一名严重车祸伤员,年仅15岁,当时他正休息在家,得到通知后,立即赶到医院,经过他仔细检查以及读片后,更正了原值班医师的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明确了这是一列罕见的创伤性膈疝、肋骨骨折、骨盆骨折的诊断,由于当时伤员心脏被挤向右侧,右肺压缩,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他当即果断的为伤员进行抢救,手术很成功,两个月后该伤员无后遗症,完全康复出院,为此泰州市交通监理所、肇事单位、和伤员特地向医院赠送了锦旗,以表感谢。
1988年10月28日深夜,一位胸腹部外伤患者急诊入院,值班医师联系他进行会诊,他立即赶到医院,对伤员进行仔细检查和拍片,读片后,证实为的创伤性血胸,当即迅速予以妥善处理,避免了手术,伤员很快恢复健康出院。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从他1986年调入时才20张病床,到1989年已发展到45张病床;医护人员也陆续增加了不少;他尊重领导,团结全科同志,为创建符合二院特色的外科做出了贡献,成为二院外科的业务骨干。
1987年9月30日他被扬州市卫生局职改工作小组聘为扬州市卫生技术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多次的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圆满完成了评审工作。
1997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泰州市委员会评为农工党务工作先进党员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他那一贯勤勤恳恳的精神面貌,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医德医风,给歙县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