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二届(2013年)

施震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 作者:

 

施震,男,汉族,江苏省启东市人,1928年生。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中医临床与保健》杂志编委、江苏省名中医。曾任江苏新医学院国际针灸班主任、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赴伊朗针灸医疗小组副组长、赴哥伦比亚针灸教学小组任组长、南京中医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施震先攻中医内科,后专中医针灸,临床根据病情需要,或用针灸,或用中药,或针药兼施,择善而从之,故疗效卓著,国内外求诊者接踵而至。施震从事运动系统疾病的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曾多次借学生去解剖室剖开尸体,进一步弄清腰椎间盘与坐骨神经根、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干内在的联系,从而对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处方配穴等方面有了准确的认识,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研究创造了"梨综五针方","椎盘突出方",用之于临床、疗效可靠,经得起临床反复考验。此一经验先后在"全国针灸临床会议"、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录》、台湾《明通医药》杂志作了介绍和推广。同时又制订了“神经衰弱方”、“胆石绞痛方”分别被收入中国中医药《名医名方录》第四辑(中医古籍出版社。施震对颜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偏瘫,制订了“面瘫方”、“偏瘫方”等,对提高这些疾病的疗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施震从医50载,先后诊治病人数十万人次,治愈了难于计数的病人,因此名闻遐迹,曾被收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和日本谷口书店1989年11月出版的《现代中国针灸•推拿•气功100名人》。
施震从教40余载,先后培训中、外学生二万余人,其中包括国内、外办班、中医学院中医系、针灸系、全国针灸学习班、进修班、提高班、师资班,各个层次、各个班级、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约计5万余学时,1989年撰写出版了一部《针灸歌赋处方集解》,该书对如何理解古人针灸处方的深意,对初学者如何处方选穴,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助益。1986、1987年施震曾主持《药物穴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省级课题的研究,亲自撰写的阶段总结《药物穴注治疗CAG的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一文参加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第一届针联大会,该总结以后又刊登在《中国针灸~1988年第三期,获得有关专家的好评。
施震先后四次去亚、非、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参加了医疗队、组,针灸医疗小组、针灸教学小组工作,进一步增强与这些地区人民与医务人员的友谊与了解,推广了中国文化遗产瑰宝之一针灸学,并在那些地区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为国家创收外汇,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施震于1993年11月退休,目前已年近莹莹,仍然敬业乐业,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未尝稍懈。《当代老同志》杂志1995年1月号以《矢志于医、老而弥坚》为题的专访作了报导,以赞誉施氏从医从教的业绩。其《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腰腿痛的体会》一文在1985年12月被江苏省中医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并发奖状。《药物穴注治疗CAG的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一文,1989年被评为南京地区优秀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