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淑琴女士,生于1925年3月24日,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南京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中学时代就读于宁波中学,曾连续被全国几所高等院校录取,但最终还是像父亲一样,择选了医学专业,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深造。
青年时代就聪明好学,兴趣广泛,不仅专业成绩拔尖,还擅长于诗歌绘画。像很多血气方刚的青年一样,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和反对内战,1947年进入干校学习,从此更加坚信自己的目标:用医学来拯救劳苦大众,为人民服务。
大学毕业以后从杭州辗转来到南京进入南京市儿童医院工作,当时的儿童医院在原有的圣心儿童医院基础上初具规模,年轻的医生和医院一起成长,从住院医生开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一个病人每一起病例都认真对待,无论是在门诊或是病房还是急诊,始终站在临床的第一线急病人所难,值得一提的是六十年代时期为拯救一急诊患儿,不惜用口对口呼痰急救措施挽救了一条生命,事迹被当时的日报登出。从住院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到主任医师,一步一个脚印,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埋头苦干。裘淑琴女士经常因照顾病人深夜才能回家,多少个除夕夜都是在医院度过,凌晨赶回家却毫无怨言,她认为医生就应该是这样,她所做一切也都是按着她心中医生应该的样子做的,永远无私奉献,任劳任怨,负责到底。工作期间因工作表现优异,由院领导直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裘淑琴女士精通儿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特别对小儿呼吸专业有高深的造诣。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本专业工作和科研方向,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成绩突出,撰写8篇高水平论文(国家级5篇,省级3篇)。熟练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书刊,善于指导儿科及呼吸专业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能力,教学能力强。擅长小儿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疗工作,在结核防治工作中成绩较显著。在小儿结核短期治疗的研究及细菌性肺炎诊断与治疗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
医学在发展,医疗水平在提高。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裘淑琴女士将学而不倦视为座右铭,为了能够了解国内外的医疗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勤奋学习英语,闲余时间还兼学日语、法语,同时预定几本医学杂志和英语期刊及时掌握国内外医学动向,对新医药运用探讨研究,对特殊病例摘录分析,汲取宝贵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认知水平。不仅如此从中医学中也汲取养料,广开思路,孜孜不倦,深入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裘淑琴女士,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津贴,几十年从事小儿结核病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致力于小儿结核病专业研究,对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热心带教,鼓励和帮助年轻人积累知识和经验,为我国结核病医学,开拓儿科专业诊断进展做了大量工作。在全国知名医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诸如1981年在《江苏医药》上发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一些问题》,1991年在《实用儿科杂志》上发表《18例小儿非结核性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体会》,1998年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对结核病防治的号召,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就《小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断问题》组织了专家笔谈,裘淑琴女士对这一专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发表了颇有建树的论谈。她几十年来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还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长期的医疗实践造就了这位医术高超而又平易近人,严守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并留下了大家极好的口碑。
今天的儿童医院已是今非昔比了,医院规模、师资力量、技术设备都达到了先进水平。作为一个与医院共同成长的老职工来说,能给后代留下一些宝贵的经验,裘淑琴女士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