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陈南明医师先进事迹
陈南明于1950年毕业于原南昌中心医院(即三军医大高一届),原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后在铁道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任主任医师。著由“实用临床血气分析”(1985年)、“临床血气酸碱分析解密新进展”(1992年)两书。并参加编写有关血气酸碱方面书如“现代呼吸病血”、“呼吸病治疗学”等书,并在1952年抗美援朝时获奖。
母亲的早逝 痛下决心学医救人
陈南明的家在农村,当地缺医少药,人们有病常常得不到治疗,不少病人因病不治而亡。我母亲就在我3岁时死于肺结核病。因此,从小就想长大后当医生,能给人看病。在亲朋和当时学校贷款的支持下,有幸于1950年医学毕业踏上医生之路。前一半时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后一半在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至今60年。在60年工作中给陈南明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方面,一是咯血的治疗,二是我的科研感受。
为了纪念妈妈,陈南明选的是内科呼吸科专业。解放后50--60年代,急诊病人中肺结核咯血的较多,住院病号大咯血数百毫升的也不少。病人咯血时心里着急又害怕,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咯血难止。怎么办呢?该用的治疗都用了,他陪着病人默默地在床边守候着,病人一见到医生就在身旁,情绪就安定了。这样,病人的脉搏从每分钟80多次降到70多次,咯血就止了。他体会到让病人放心是咯血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遇到盲点 重新学习提升自己
1979年陈南明到铁道医学院附院(现为中大医院)呼吸科工作,除医疗工作外还负责血气室工作。当时国内医院开展血气测定的不多,他对血气尚生疏,自己不懂怎么负责工作呢?决定从头学起,开始业余找生化老师、物理老师学习相关知识,一点一点地学。弄懂了有关血气测定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它的应用。因为是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及时为病人进行血气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为病人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
血气酸碱分析必须同时进行电解质测定,因为二者密切相关。这是一门研究体内内环境稳定的学科。通过它可以了解机体氧代谢、酸碱代谢以及电解质的变化状况。当病情危重时,机体调节失衡,测定的指标常有变化,病情越重变化越多。另外,血气酸碱分析是生前化验得来的,死后(即使是尸检)是见不到的。比如,死于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病人只能由血气酸碱分析证实。经过多年的工作陈南明从中收集了各类病人较有意义的个案著成书,如临床血气酸碱分析研究新进展等。这里要特别感谢各位帮助过我的同志。
坚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陈南明在近半个世纪的医教生涯中,一直恪守对医学事业精益求精,虽然当时医疗环境非常简陋,他总挤出业余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也正因为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肺结核和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一些成绩,至今仍为世界所认可。陈南明一直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对病人服务态度一定要好,作为师长,对同事和学生授业,他从不保守,有求必应,陈南明坚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只为心中无愧。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