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一届(2011年)

魏宝清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魏宝清同志个人事迹

魏宝清教授,1922年出生,1947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前英士大学医学院),1959~1961年赴莫斯科放射研究所深造。70年代两次受国家卫生部委派赴意大利及阿根廷出席第十一、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先后担任过南京医学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江苏省肿瘤研究所放疗科主任、副所长、技术顾问等职务并曾任中华肿瘤学会、中华放射学会、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常委。《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江苏省中华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放射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国内、省内多种协会及杂志的理事和编委。1992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六十余载,全身心致力于放射肿瘤工作,为发展我国的肿瘤事业,尤其是江苏省的肿瘤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和卓越贡献。作为江苏省放疗工作的奠基人和带头人,率先开展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及楔形滤板放射治疗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特别是在放射性脊髓损伤、鼻咽癌放疗后颅神经放射性损伤、颅底骨放射性坏死和鼻咽癌桥小脑角受累的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损伤与复发的鉴别、鼻咽癌复发的CT和MRI的诊断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魏宝清教授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善于钻研,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开展肿瘤放射治疗的各项技术。魏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事就靠认真二字,只要你认真对待,没有事是做不好的”。工作中魏老也是这么要求自己和下级医师的。在临床实践中,魏老治疗每一例病人时都要亲自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阅读影像学检查。对于一次诊治难以明确,又需要完善检查的患者,在下一次诊疗中必定再次认真研究确认,决不容忍有任何的疏漏。在做学问时魏老同样是这么做的,他不迷信权威,有疑惑时一定通过自己的认真钻研得出正确结论。鼻咽癌病人放疗后出现颅神经损伤,以往总被诊断为复发,但魏老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认为,大部分病人放疗后颅神经损伤是放射治疗晚期损伤,通过改善照射野设计可以减少这类损伤的机率,他的观点最终为实践证实是正确的,使得无数这样的患者因此而得益。每一个拜访过魏老家的同事都惊叹于他家中的MRI、CT片之多。这些都是魏老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他在单位来不及仔细阅读的片子,都要带回家再细细揣摩,通过不断经验积累,魏老成为当今国内鉴别鼻咽癌放疗后损伤与复发诊断方面公认的权威。魏老常教导我们开卷有益,每个人接触到的病例和临床经验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大量阅读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尤其对于新的诊断治疗技术方面的书籍期刊需大量阅读,仅MRI方面的专业文献魏老就阅读达千篇之多。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阅读文献,并将自己的体会经验及时与同事交流。他相信通过交流才能不断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的进步,因此,直到2009年他还有文章在国内有关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魏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科医师,形成了认真阅读、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魏宝清教授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医疗技术高超,临床治疗严谨精确,认真为肿瘤病人服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工作认真细致,对病人和蔼可亲,耐心周到。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无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认真、周到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魏老常教导下级医师:医疗行业的根本就是为病人服务,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治疗技术要努力做到最好,而服务态度也必须做到最佳。热情周到的服务、亲切温暖的问候关怀,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这一点对肿瘤病人尤其重要。由于魏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慕名前来求治的患者众多,魏老热心接待每一位来诊病人,即使现在以90岁高龄身体条件不允许每天出诊的情况下,仍坚持每周查房一次,指导全科医师解决临床难题。

在魏宝清教授的不懈坚持中,认真学习、努力为病人服务已经成为魏老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魏老2009年患病手术治疗,还在卧床休息时,就又开始阅读文献,术后切口愈合后不久即来院查房,他决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病人服务中,这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学习。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大医精诚论》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同样,作为现代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魏宝清教授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为造福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全体医师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