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一届(2011年)

郭振兰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传统中医治疗的先行者

                   —— 中医科专家郭振兰医师事迹简介

 医道上有这样一句话:“百病医治,针灸最速。”并且,针灸安全性高,对很多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凭借小小银针,郭振兰为众多中外患者解除了病痛。她1923年出生,于1940年开始学习中医针灸师从徐锦如医师,学习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金匮,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著作,解放初期加入苏州市中医协会进修西医,1952年进入了苏州市卫生局主办的公费中医门诊所,1955年调入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针灸科工作并兼任针灸学讲课教师,为医学院和苏州市护士学校学生讲授针灸学。

她工作一贯踏实认真,业务上精益求精,耐心细心为病人治病,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对病人不分贫富不管职位高低一视同仁,视病人为亲人,深受广大病人的爱戴和欢迎。数十年如一日对每一位病员的病情病因都进行仔细的分析,按照中医的经典理论,寻求病因,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因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该病是属于表里,虚热,虚实中哪一类型,作出诊断,配穴处方,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配上合适的手法,达到通经脉,调气血,促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治愈疾病。许多患有各种疑难杂症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得以恢复了健康。

文革结束苏州医学院复课后,她在阶梯教室内为三个班级学生讲授针灸学的全部知识要点。《针灸学》这门课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但它又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当时的农村特别是对于缺医少药的边远山区更有特殊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除了认真备课外,她还化大量精力收集针灸对一些无特效药的疑难杂症治愈的病例,作为课堂讲述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带学生到科室参观,耐心倾听在恢复过程中的中风病人对接受治疗所取得的疗效的自述。同学们听了病人对针灸治疗效的肯定后十分感慨,纷纷表示一定要学好这门课。

某些不易确诊的患者,她善于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采用X光拍片,血液化验等西医的诊断方法,先确定病因,再定治疗方案,既保证了疗效又能让患者明了自己的病情可安心接受治疗,很受患者的欢迎,多次荣获医院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风后遗症,是以意识不清,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人是十分痛苦的。病人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损伤,并无特效药,可使短期康复。针灸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她运用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此病采用了: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者并进的处方。使患者淤阻的经络畅通,让其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便可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渐渐恢复正常。经过我的治疗许多瘫痪患者多渐渐恢复了健康能够独立行走了。对失语患者治疗的疗效犹其显著,有的患者经过针刺治疗立即能开口叫她郭医生,让她感受到了莫大的欣慰。

临床常见的诸如:内科的脾胃疾病,外科的消炎退肿,关节疼痛,清热祛湿,妇科的调经通经胎位不整,婴幼儿腹泻等等,实际上针灸对其都有显著疗效。儿童脑瘫大便失禁久治无效,通过对其实施三次针刺治疗后大便就得到了控制,病人家属十分满意也很感谢。她曾多次参加巡迴医疗队多次下乡为当时缺医少药的农民治疗上述各种疾病,疗效显著,受到当地患者的赞美,都说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医生。

她十分重视对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培养,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基础不同水平高低相差十分悬殊,对于没有临床经验的,未为病人针灸过的,她就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在病人身上点给他们看,并教他们针刺手法,并耐心为他们讲述四诊八纲,望闻问切,辨别疾病属于寒热虚实,进行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应用针灸的补泻手法进行治疗,方可疗效显著,效果好。                                                                                                                                                                                                                                                                                                                                                                                                                                                                                                                                                                                                                                  

工作期间她参编了《针灸学》教材一书,在参与在编写这本教材时首先总结了之前所编的多种针灸学讲义的经验,增加了大量的穴位图,让读者能方便找到穴位在人体上的确切位置,并收集了大量的临床实例,便于读者应用。

她是一名针灸医疗工作者,在针灸治疗、教育方面默默奉献了毕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