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吕春雨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在广袤的里下河水乡,在扬州市江都区偏僻的东北角,有这样一位好医生,他的医术精湛受人赞,医德高尚美名扬。四十多年来,在平凡的医疗工作岗位上,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人生价值的奉献之歌。他,就是武坚镇卫生院周西分院原院长、外科医生——吕春雨同志。
医生吕春雨——视病人如亲人,医术精湛
从医四十一年的他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
   没错“先做人,后行医”是吕春雨坚持不懈的目标,也是他一直以来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的动力。吕春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农村人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困难。当他成为基层医院的医生那刻起,他就在心里下了决心,一定要扎根基层卫生院,为农民的健康做实事。工作多年来,他总是设身处境地为农民患者着想,从不推诿搪塞患者,尽所能地帮助患者。“既然百姓信我,我就不能让百姓失望。”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因此,在周西,谁家看病有困难的,都会想到找吕春雨。记得2009年夏天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家住周西新祥村的葛大爷突然下腹部疼痛难忍,不停地呻吟。大爷的老伴早年去世,儿子儿媳又都在外地打工。邻居闻讯过来,看到大爷的情况,眼睁睁帮不上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是有人提议:“找吕医生帮忙,准行!”,当时,吕春雨刚出差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接到求救电话后,他顾不上疲惫,冒雨驱车赶到大爷家中,用最快的速度,将大爷接到医院,及时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大爷的儿子从外地赶回得知这一经过后,为了表达谢意,将一个“红包”塞到他的手里。吕春雨婉言地拒绝道:“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你要这么做,就是让我犯错误啊!”。
的确,从医数十年,吕春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从来不参与患者的谢宴,更不要说利用职务之便收“红包”、吃“回扣”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有优质的服务还不行,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吕春雨做了周西卫生院院长后,工作和事务也相应繁琐得多。但他无论在忙,每天仍要抽出时间研读医学专著、期刊,家中的书柜里和床头边摆放得最多的也正是医学类的书籍。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篇。他说,医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医疗技术和医学理念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惟有不停地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他还把这种理念渗透给身边的同事们。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新龙村的刘存德突发腹痛,病情危重。值班医生一时难以确诊,只好请来吕春雨会诊。经过仔细的检查很快确诊为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引发休克,他立即组织进行手术治疗,是患者转危为安。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周西的病人都这样讲,只要有吕医生在,我们就放心了。正是因为他对医学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医疗技术功底尤显深厚。每年由他主持或参与的各类手术近百台次,从未发生过一例重要医疗差错或事故,赢得了广大患者广泛的赞誉。今年二月份虽然由于年龄的原因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原本可以回家过清闲的生活,但他仍然照常上班,因为很多患者有病还是直奔吕院长的诊室,而吕春雨也热爱这一份圣神的工作。
院长吕春雨——强管理创特色,实干强院
周西卫生院位置偏僻,服务区域人口不足两万,经济相对落后。行政区划调整后,机关、部门及中学迁出,众多家长陪孩子进城、农民外出务工,加之医务人员待遇偏低,人心浮动,医院生存和发展一度面临严峻考验。有的人,在压力面前选择了逃避和懈怠;有的人则是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吕春雨显然属于后者。他和班子成员经过细心调研,认证分析医疗市场形势,提出“抓人才、增硬件、创特色”为医院发展的突破点,以此全力挖掘周西卫生院的优势,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在医院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他先后投入60多万配套资金,参与省扶持项目的招标,增设了500mA电视系统X光机、进口十二导心电图机、彩色B超机、电子胃镜、口腔治疗机等一大批医疗设备。并挤出可观的经费派出医护人员着力围绕专科项目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参加本、专科函授和自学考试,还积极联系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相关技术嫁接。在吕春雨的带领下,周西卫生院终于创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利于百姓的特色之路、健康之路。如今,卫生院人才旺、设备全、特色明,农民朋友看个病既方便又放心。肛肠科、口腔科等特色专科,还吸引众多外地的患者慕名求治。
多年来,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身为管理人员的他在狠抓行风建设,坚决整治以医、以权谋私的行为。俗话说:“打铁自身须过硬”。到市里开会都是起早摸黑挤公交车或者住个“顺的”,有的同志说吕春雨同志抠门,好歹也一个基层医院院长,这么做真没面子。对此,原《江都日报》蔡记者以《抠门院长的情怀》进行了专题报道。他始终以医院利益为先,以职工利益为重,增强了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了全体职工信任和支持。为了提高社会满意度,他还注重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去年6月,他组织开展了“心系农民工”的活动,和卫生院副院长各带3名同事兵分两路,分别赶赴天津、浙江、上海等地的建筑工地,为周西籍务工人员健康体检。天气阴雨,道路泥泞,年近花甲的吕春雨在工地上忙得汗流浃背,几天的奔波让他疲惫不堪。但他丝毫不顾,每到一处总是就生活、健康等方面对农民工老乡们千叮嘱、万叮咛。一名工人握着吕院长的手,激动地说:“吕院长啊,我们为挣钱常年在外,很少关心自己的身体,想不到你特地赶来这里为我们送健康,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啊!”。
吕春雨,他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医疗工作一线,在基层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尽管他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组织的赞扬,他先后获得了江都区政府“三等功”嘉奖、江都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更获得了比金杯、银杯更宝贵的老百姓的口牌。
“情系百姓民为本,实干兴院虚为怀”。吕春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他以一腔爱民之心,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收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以一位基层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者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