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史硕衡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史硕衡,男,49岁,大专文化,执业临床外科医师,江苏省泗阳县史集医院医生。自1980年参加工作至今担任泗阳县史集医院业务院长,32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1980年刚毕业,史硕衡同志安排在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1982年,他进入泗阳县外科培训班学习。他认为,行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光凭一腔热血还很不够,给人看病,不能草菅人命。面对群众的需求和自己肤浅的理论知识,1986年,他又通过考试到淮阴卫生学校进行了为期4年的学习深造。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他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高的提高。之后的工作中,他又多次进行了函授学习和进修学习,不断进取、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协助院部做好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医疗日常事务,落实各级各类医护药剂人员岗位责任制,坚持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大检查,对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抓好年度技术考评,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反复与有关医生进行沟通、学习,从不放过一个细小的环节,做到“三不”,即事情不澄清不放过,当事人不接受教训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对每个环节坚持督查到位,他还视质量为生命,认真检查医疗操作规范,安排行政查房,业务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为了做好全院职工的“三基考试”工作,从出试卷到批改试卷,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并分析考试结果,找出差距,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他把软件资料的整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经常利用值班时间,整理一份份病历,核理一份份医疗文件,绘制一份份健康教育材料,管理好一份份健康档案,为医院多次争创十佳医院作出了贡献。
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未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在医疗工作中,他始终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职责,做到爱岗敬业,不断钻研医疗技术,狠抓医疗安全,坚持首诊负责制,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及时诊断处理,由于医院人员少,值班医师不多,他顾全大局,本来自己血压偏高,毅然参加值夜班,以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对一些危重患者,他能身先士卒,积极组织抢救,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有一次来了一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危在旦夕,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坚持两天两夜守候在病人身边,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急救,一方面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直至病人转危为安,前不久,有一位醉酒患者来院,全身紫绀,呕吐物满身皆是酒气难闻,为了防止患者窒息,他不怕脏,不怕累,用手抠出患者口中的食物及分泌物,并及时给病人通气,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在他的高度负责和强烈爱心的呵护下,重获新生,一声声感谢诉说着一个白衣战士的高尚情怀,在“非典”“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防治工作中,为了控制疫情,他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做好各种业务知识培训,还深入到发热门诊一线工作中去,表现出一种对卫生事业彻底负责,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
  多年来,史硕衡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史硕衡同志为自豪,以史硕衡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