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已有些灼人。早晨藕渠卫生院院长顾成元一到医院就迅速投入门诊工作,因为他知道,一些病患是从其他乡镇赶来,看完病还要坐公交回家,若是晚了,会赶不上做午饭。看完“早市”门诊,他才前往办公室,开始处理一天事务。
顾成元,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社区副主任医师,常熟市虞山镇藕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熟市藕渠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自19岁从医以来,他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秉持“对待病人如亲人”的原则,30多年如一日积极投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将自己的爱心与仁术化为细雨,无声滋润患者心灵。
家庭熏陶厚积薄发
顾成元的父亲是位老中医,但当地颇有影响。“父亲从医几十年,救死扶伤无数,从来都是和和气气,尽心尽力为病人排除病患。”在这样的家庭成长,顾成元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做“仁心仁术”,并从心底里爱上医生这门职业。
读初中时,顾成元便开始每天清早跟随父亲赶集看诊,抄药方、打下手,并自学一些中医基础理论。“《汤头歌诀》就是在那会儿背会的。”空闲时,父亲常常亲自教他认药材、开方子。顾成元对从医显示出的兴趣令老人感到欣慰。
1974年,顾成元成为“赤脚医生”,在老家珍门人民公社十三大队当赤脚医生。两年后,他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前往苏州医学院,主修医学专业,进行系统学习。
从学校毕业后,顾成元被分配到珍门卫生院工作,一待就是13年。“这13年是我积累知识最快的时期,”顾成元说,那时他常常24小时吃住在医院,早上看门诊,吃了早饭到住院部查房,晚上在住院部值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病例,也感受到了基层百姓的无奈。“农村百姓经济条件不好,特别对患慢性病的病人来说,每一笔医药费都有可能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所以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要尽量少用药、用便宜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中医优势,经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人看病,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很快在当地有了一定名气。
心系村民仁心如一
1992年,顾成元被调到常熟市虞山镇人民医院,在那工作了9年;因工作业绩突出,2000年,他又被任命为藕渠卫生院院长,回到他最初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岗位,一直工作到现在。
和市级医院“治病”为主相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目的是“防病”。顾成元常常带领三四名同事,在村、社区居委会中走街串户开展团队服务,探视病人、解答群众疑问、宣传防病知识。每次他去村中,熟识的村民都会欢迎地说:“顾医生又来啦。”
2006年8月的一个夜晚,酷热难耐,由顾成元负责的团队服务联系点东羿村的一位村民打电话给他,原来他患癌症晚期的老父近来卧床不起,已经一天无小便,小腹发胀,疼痛难忍,要求派医生上门服务。放下电话,顾成元立即赶到医院,带上导尿包和出诊箱,奔赴病人家中。凭着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第一时间确定好医疗方案,为病人导尿,解除了老人的痛苦。
虽然已经身为院长,顾成元的仁心始终如一,只要有时间,他坚持每天为病人看诊。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不免增加了他的看诊时间,但他从无怨言,还经常参加住院部的病人会诊。在每年的新农合免费体检中,顾院长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全体参检医务人员每天凌晨四点半就起身,五点二十就到医院,开始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只为能让群众早点体检结束,吃上早饭。他热情周到的服务,细致耐心的检查,赢得了群众的一片赞扬声。
“病人就像亲人,这是我应该做的,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要用我的知识和技术来回报社会。”这是顾成元同志常常说的一句话。
几度耕耘几度收获,顾成元同志多次受到上级嘉奖。他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无偿献血铜奖,常熟市卫生系统十佳标兵,常熟市卫生系统优秀院长,苏州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白求恩杯”先进个人,苏州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记三等功,苏州市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