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一届(2012年)

徐卫泽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 作者:

 

徐卫泽,男,56岁,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现为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者仁心”是他工作的基本准则,三十多年来,徐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娴熟的业务知识和高尚的医德,为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作出了最大努力,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1995年被市、县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个人,1996年以来,连年受到了县政府嘉奖,2007年被评为如东县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
他的心里,装着的始终是病人
徐卫泽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医院工作,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心里始终装着的是病人,常常24小时在病房,有时一天连续手术5、6台,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总是随叫随到。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手术前一天晚上,必须对次日要做的手术方案作周密思考,想象手术中可能发生什么新情况,该为病人再准备些什么,他查阅文献资料,为病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由于徐主任的严谨认真,三十多年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他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以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带动普外科成为一个素质整齐、团结协作、奋进向上的科室。在日常生活中,他对待同事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逢节假日总是安排自己值班,让同事回家团聚
2008年4月,徐主任80多岁高龄的母亲因肠梗阻住院治疗,因为新农村合作医疗走进了千家万户,医院的工作量突然增多,手术病人多,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匆匆来到母亲的床边料理好母亲后,马上回到科室,查房、换药、手术……,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乏的步子来到母亲身边。妻子责怪他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他耐心地说服妻子,“既然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不能抛下病人不管”。
他的肩上,承担着病人的信任
这些年来,徐主任的医德医术成为了医院的一块招牌,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他把病人的信任当作工作的动力,工作上自我要求更高。凡是有风险的手术,他都亲自给患者主刀,这样对患者是安慰,也是患者家属的一种期望和信任,不管手术大小,只要患者有要求,从不推辞。2009年的一个傍晚,一名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被送至病房,病人家属还没到场,但病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腹痛越来越重。他一边多方联系家属,一边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终于在傍晚联系到家属。此时,患者呼吸达40次/分,血压80/50mmHg,面色紫绀,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生命垂危。徐主任立即为患者施行了手术,术中引流出酱油样渗出液3800ml,并吸出烂棉花样的胰腺坏死组织,给予患者胆囊切除、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等措施。术后,每天仍引流出2500-3000ml渗出液,病人十分危重,他在病床边守候了三天三夜,直至病人病情稳定、脱离危险。
去年11月,患者孙炳华,患者外伤多根肋骨骨折、脾破裂,肠挫伤、休克,此时,患者已出现腹膜炎体征,若不立即手术就会因休克而导致死亡。家属智商偏低,儿子聋哑,他组织抢救,亲自把关,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术后亲自帮助护理,赢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康复出院后,病人制作了一面锦旗亲自送来,以表达对徐主任的感激之情。三十多年,徐卫泽主任先后收到锦旗几十面,同时受到县政府十多次嘉奖。
 
他的心里,把守着医德的底线
2000年以来,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有所抬头,尤其是医疗行业中的药品、器械回扣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名誉,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称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主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此不正之风,坚持不开大方、不开不应该用的贵重药品和新特药,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他还利用工作便利,主动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基本用药制度,宣传党和政府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004年6月的一个夜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有车祸病人,需要抢救。他飞快赶到手术室,病人肝脏断裂、出血3000多毫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无影灯下,他冷静地为病人冲洗伤口、止血、修补肝脏,当东方第一缕阳光升起时,终于完成了手术,他带着胜利微笑和护士一起把病人送到病房。虽然医务人员给予病人周到的治疗和护理,但是,预料中的并发症还是发生了,由于伤势严重,出血较多,在手术后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呼吸困难,尿量减少,肝功能不正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在一多月里,他一有时间就守在病人床,及时处理病人出现的各种情况,终于把病人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病人家属为了感谢,按照社会上流传的说法,给他送“红包”,他婉言拒绝了,他说:“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天职,我们有责任救治每一位有病的人”。病人和家属深受感动地说:“我从徐医师身上感受到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良好品德,他不但救了我们的命,而且也看好了心理上的病”。
 
徐卫泽医师就是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医院的医疗岗位。他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作风、对患者无比热情的精神早已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都夸他为优秀医生,学习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