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医学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围产医学分会>分会动态

聚焦前沿,转化创新,深化产儿合作——第十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2470次 来源: 作者:围产医学分会

“第十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于2023526~28日在天津召开。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始终秉承实用为本,开拓创新的理念,推动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沟通和学术合作,为围产同道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的选题以母体医学、胎儿医学和新生儿专业及相关交叉领域的新观点和热点问题设立讲座,保证学术质量的不断提升。

会议由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郑军教授主持。出席嘉宾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朴梅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朱建幸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兴会教授、南京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漆洪波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陈叙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封至纯教授等国内围产领域顶级专家,群星璀璨,闪耀会场。



 2023年是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创建者、严仁英教授诞辰110周年。在开幕式上,杨慧霞教授等围产医学专家以配乐诗朗诵《生生大德严仁英》缅怀了严仁英教授光辉的一生,表达了全国围产医学同道对严仁英教授的崇敬之情。

论坛注重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在会前设置了包括助产技术和产科急救,以及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等主题的实操培训环节,并举行了首届全国新生儿复苏技能大赛启动仪式,真正深化产儿跨科室合作,影响深远。

主会场主旨报告中,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进行了“中国HIP研究合作及大型队列的建立”讲座回顾了妊娠期高血糖(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 HIP)的命名变迁,指出孕前糖尿病、HIP对母儿均具有明显的风险,通过营养、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建立我国HIP队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规范各临床单位的干预行为,为控制HIP,改善母儿结局,进而提高人口质量做出中国的贡献。

杨慧霞教授:中国HIP研究合作及大型队列的建立

南京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带来的主旨报告:早产及防治策略的证据进展从五个问题讲述了早产及防治策略的证据进展:(1)降低早产下限孕周的利与弊:胎儿生存阈值(大于50%存活率的孕周),围产医生最关注超早产儿的生存率、并发症和救治的医疗花费,但我国超早产儿救治及生存状况的相关数据亟待建立。(2)筛查早产高危孕妇宫颈长度还是普遍筛查:(3)阴道用孕酮可以降低小于34周的早产率,使用孕酮但宫颈长度持续小于10mm,联合宫颈环扎,较单独使用孕酮,可以延长妊娠时间;(4)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34周前的早产;(5)产前硫酸镁的启用时机,最佳剂量及安全性进行保护胎儿。

胡娅莉教授:早产及防治策略的证据进展 

主题会场之一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中,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封志纯教授讲解了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早诊断、早治疗的相关内容。封教授先讲解了SMA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分型等背景知识,针对SMA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是可行的,早期治疗可以保留更多神经元,对改善结局有重要意义。

封志纯教授: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早诊断、早治疗 

本届论坛延续以往,聚焦学术前沿研究成果,邀请国内围产领域专家学者就“营养与母乳喂养”、“围产危急重症与产科出血”、“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宫内感染”、“围产领域新技术新方法”“胎儿心胸异常、指南规范化”等主题50余个课题进行精彩分享

朱雪萍教授:母乳外泌体在NEC中的研究与最新展望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朱雪萍教授首先介绍到NEC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的结果,机制复杂,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NEC的发生。然后基于国内外最近研究,从功能研究、成分研究及疗效比较介绍了新发现的母乳中的活性成分——外泌体。母乳来源外泌体具备良好的预防NEC的作用。朱教授还介绍了他们研究团队关于外泌体防治NEC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并对外泌体与NEC的研究中的未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高峰论坛期间,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在天津顺利召开,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韩树萍教授当选为常务委员,带领全国“围产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我国围产事业增加新光辉
 

 

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创办十五年来,吸引围产领域医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为我国围产领域医学水平的提升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大会汇集了全国各地围产医学领域的同道,大家共享盛会。既是围产同道共瞻国内国际围产医学高水平发展交流的平台,也是学术大咖、青年学者交流智慧、引领未来的展示舞台,期待围产医学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