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医学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围产医学分会>分会动态

江苏省第十六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主会场会议报道

发布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4186次 来源: 作者:围产医学分会

江苏省第十六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于2022129日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产科胡娅莉教授首先代表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围绕高危妊娠防治、产前诊断、胎儿医学、产科质量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严重并发症诊治、母乳喂养等多方面进行了报告及交流,旨在提高全省围产医学水平,促进全省围产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鼓楼医院穆耕林书记、江苏省医学会会长王咏红进行大会致辞,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我省高危妊娠多,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妇及婴幼儿的死亡率,提高各级妇幼医院的救治水平,是江苏省产科的重点工作,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内容

1、子痫前期的防治(南京鼓楼医院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 胡娅莉)

胡娅莉教授指出子痫前期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目前NICE指南、ACOG指南依据病史预测PE效率不高,胡娅莉教授介绍其团队的工作,MAP在预测PE中贡献度最大。在PE发病机制方面,胡教授团队发现母胎界面TregdNK异常与PE有关,与中科大团队合作分析月经血中dNK的免疫状况。接着胡教授对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管理及治疗进行分析,解读了2019ACOG指南PE终止妊娠时机和产后处理重点。

   

2、产房安全管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刘兴会)

刘兴会教授分享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最重要的因素,故产房安全的管理是产科质量控制的重点,要降低足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III度会阴撕裂发生率、提高分娩镇痛率,缩短紧急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产房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过程管理,需要建立多学科团队。最后刘教授就美国孕产妇和新生儿分级医疗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32022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管理指南解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韩树萍)

韩树萍教授给大家分享了美国2022AAP指南,首先在预防方面,应重视预防与同种免疫性溶血病相关的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母乳喂养支持;其次在高胆红素血症评估和检测方面,需明确危险因素及神经毒性危险因素,积极干预与随访;在治疗方面,予光疗、换血、监护升级,韩教授详细分享了监护升级的流程图。最后在出院后随访时应对新生儿父母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告知家长出院后注意事项与护理要点,指导合理喂养。

 

4、妊娠期高血糖的临床诊治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 杨慧霞)

杨慧霞教授指出中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近20%,妊娠期糖尿病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多种近远期危害,宫内高血糖暴露影响全生命周期健康,强调从“孕前-孕期-产后”对妊娠期高血糖进行全程管理。孕前进行咨询、积极预防GDM,在孕期管理时不应过度强调饮食控制,忽视营养需求,需要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及时予胰岛素治疗。在产后管理方面,指南建议新生儿均按高危儿处理,注意低血糖症状,鼓励母乳喂养,所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仍需进行随访。

 

5、产房稳定措施质量改进相关问题(南京市儿童医院 周晓玉)

周晓玉教授指出产房的稳定对早产儿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改进出生时处置质量,加强对早产儿监护,可降低新生儿死亡。产房稳定措施包括保暖、脐带结扎、复苏和呼吸支持。周教授总结产房稳定措施应进行标准化管理,目标清晰,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寻找达到此目标的方法,及时准确的累计本单位的资料,多学科多领域协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她强调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从产房稳定措施抓起,规范及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是关键。

 

6、羟氯喹在产科的应用(山东省妇产医院 王谢彤)

王谢彤教授从羟氯喹的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制出发,讲到羟氯喹在产科方面的多种应用。羟氯喹可应用于aPL阳性患者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或APS患者的辅助治疗;羟氯喹能降低SLE的妊娠期活动度,可降低妊娠狼疮患者的激素用量,并不增加副作用或胎儿畸形危险。王教授指出慢性组织细胞性绒毛间炎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最后他总结到羟氯喹使用者需要至少在妊娠前3个月开始使用,妊娠期间所有狼疮病人应继续服用,不要停药。妊娠期间继续使用羟氯喹安全,可以母乳喂养。

 

7、产后出血-药物防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陈敦金)

陈敦金教授指出预防可能是产后出血最好的选择,解读了不同国家指南中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时药物的使用,建议使用时注意剂量问题,注意缩宫素受体饱和效应,应用最佳剂量以减少并发症。缩宫素常见药物副作用与剂量、输注速度、是否有合并症有关,推荐小剂量、缓慢静脉输注,最后他分享其开展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认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有协同互补作用,最大程度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可作为高危孕妇的一线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

 

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漆洪波)

漆洪波教授对2022RCOG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指南进行解读,根据不同胆汁酸浓度进行ICP的分类,并与我国2015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进行对比。孕期如何诊断ICP,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及胆汁酸水平,并排除导致瘙痒和肝功能障碍的其他原因。ICP对母体和胎儿均有影响,发生子痫前期或GDM的几率增加,死胎风险增加。最后他对ICP患者避孕方式的选择及再次计划妊娠提出了建议。

 

9、高危妊娠的催引产管理(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医院 李笑天)

李笑天教授分享了其对高危妊娠的引产心得。首先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引产时机及引产成功率,不同引产方式都应加强监测,掌握产时处理要点。第二,TOLAC增加产妇和新生儿风险,开展TOLAC的医疗机构必须有能力进行紧急剖宫产,可选择催产素和球囊引产,慎用前列腺素。第三,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选择不同的引产孕周,并在分娩期进行血糖监测。第四,根据ICP严重程度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液淤积症的孕妇选择引产时机。第五,足月PROM建议使用缩宫素引产,宫颈不成熟可以用前列腺素。第六,PPROM推荐前列腺素促宫颈成熟,不建议采用球囊。

 

10、妊娠期和产褥期VTE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韩秋峪)

韩秋峪教授指出2021中华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和诊治。中外指南均推荐动态评估孕产妇VTE高危因素,重视健康宣教。韩教授建议制定本单位的产科VTE高危因素筛查表,强调妊娠期全程预防、动态管理,有使用抗凝药物指征时首选LMWH。最后韩教授详细解读了不同情况下的药物预防使用建议,建议重视VTE的早期识别,推荐MDT参与制定以抗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

 

11、超/极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朱雪萍)

早产儿存活者发生神经系统不良预后的风险高,朱雪萍教授从分类、影像学表现讲解了脑室内出血、脑质损害的表现,接着介绍了远期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产儿认知能力受损表现为智力发育异常,神经感觉障碍主要为视觉和听觉受损,早产儿诸多还有行为和情绪精神问题,值得重视。早产儿的随访目标是有效管理早产儿远期后遗症,促进儿童最佳生长和发育。最后朱教授总结到要早期对VPT/EPT早产儿神经发育进行评估,及早干预,完善相关随访研究,提高患儿生存治疗及家庭幸福。

 

12、孕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结局和防治原则(南京鼓楼医院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 周乙华)

周乙华教授仔细讲解COVID-19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程、临床分型及COVID-19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其就国外多个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孕妇发生COVID-19后,病情加重,增加不良母儿结局,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原有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孕前糖尿病等。其次孕期COVID-19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原则仍为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孕期、哺乳期接种新冠mRNA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周主任对我国孕期、备孕和哺乳期妇女新冠疫苗接种的推荐意见进行详细解读。最后在孕期新冠的处理和咨询仍以休息、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妊娠能加重病情,应重视危险因素,避免过度治疗。产妇合并COVID-19可以母乳喂养,建议间接喂养。

 

13、江苏省产科质控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南京鼓楼医院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 戴毅敏)

戴毅敏主任介绍产科质控的目标是保障母儿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江苏省高危孕产妇增加,孕产妇、产科因素、环境因素、机构能力等因素影响孕产妇发病和死亡。戴主任介绍了江苏省产科专业质控中心的相关情况,建议各位制定“控制剖宫产率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调查-监测剖宫产率,及时反馈。戴主任强调各家单位应从自己的情况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评估优先级别,选择-确定质控改进项目,建立完善质控体系;根据省级质控标准,建立本单位的基线数据,对比全省情况,确定质控目标。

 

此次会议,使各医护人员受益匪浅,面对当下后疫情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一定团结一心,凝心聚力,继续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为围产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南京鼓楼医院 姜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