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医学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围产医学分会>分会动态

2021年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十五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21-07-03 浏览次数:5060次 来源: 作者:围产医学分会

202173日,2021年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十五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在常州如期举行。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常州市医学会、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共同承办,得到了江苏省医学会和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学术支持。会议邀请到多位长三角知名专家授课,就促进孕产妇、围产儿的健康的相关内容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656专家学者出席聆听了会议。

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分会现任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胡娅莉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并主持开幕式,首先代表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同道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多交流和探讨,鼓励大家继续不断学习,团结协作,共同保障母儿安全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然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周军院长、常州市卫健委朱柏松书记,江苏省医学会会长王咏红进行大会致辞,向前来参会的各省市专家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希望本次会议起到信息交流、学术研讨、问题解析,促进本地区围产医学水平提高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会议内容

1、大数据,大健康,大变革江苏省医学会会长 王咏红

王咏红会长提出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发展迅猛,应用价值巨大,临床医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希望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优化就医服务流程,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增添深化医改新动力。依据国家战略部署,深化国内大数据应用的探索,从而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数据赋能大健康,健康领域进入大变革时代,颠覆传统的医疗模式,通过互联互通,完善分级诊疗,进行更精准的健康管理,重塑防疫新模式。

2、人乳强化的相关问题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朱建幸)

朱建幸教授指出EUGR原因是因为营养储备和摄入不足,出生时营养储备不足,出生后累积营养缺乏,单纯人乳喂养早产儿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利用人乳强化剂(HMF)存在争议,对早产儿的近期生长有益,远期益处缺乏证据。标准强化作为规范的强化方法可能不适合所有早产儿,可调性强化是比较适合临床应用的个体化强化方法。

3DDI管理与减少围产儿不良结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医院 贺晶)

贺晶教授首先强调DDIdecision-to-delivery)的重要性,其是挽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关键,急诊剖宫产根据病因分为一二三类,目前建议DDI15-30min内,产科医生应分清不同原因的胎心减速,其为不可逆还是潜在可逆。贺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经验,根据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完善改进流程,培训好临床医生、助产士、麻醉医生等人员,准备好物品,从而一经发现能快速启动红色警报,缩短各阶段时间,最终缩短DDI时间,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4. 新生儿罕见病的识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潘家华

潘家华教授首先介绍了新生儿罕见病的国内外现状,也称之为孤儿病。然后其分享了在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病例,如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成骨不全症、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甲基丙二酸血症、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离断、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脐膨出-巨舌-巨体、早产儿-BPD-喘息综合征等,并对其发病率、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进行了经验分享。

5. 事半功倍的围产期保健措施-及时识别、纠正妊娠期贫血南京鼓楼医院 胡娅莉

胡娅莉教授分享了南京鼓楼医院的妊娠贫血的诊疗经验,贫血是产后出血需要异基因输血的高危因素。如何进行妊娠期贫血的产科管理,首先确定贫血的原因,确定贫血严重程度。在孕期进行贫血的筛查,需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可能贫血的病因。如何进行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围产期处理,对妊娠期贫血者首选完成缺铁性贫血的评估和诊断,在治疗方面,除了补铁以外,还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进行产科的相关处理,在产后再次进行评估。

6. 缩宫素的合理使用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 古航

古航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缩宫素的发现、表达部位及半衰期,在溶媒选择方面其建议缩宫素使用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古航教授就给药途径选择静脉注射还是肌肉注射、使用方法包括活跃期后催产素的管理、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预防产后出血分享了最新的经验。此外,他指出在缩宫素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到它的不良反应,除了可引起低血压外,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钠潴留,对先心病患者会产生更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注意合并心脏病阴道分娩患者、心脏病剖产术预防产后出血

7. 母源性疾病对围产儿的影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顾蔚蓉

顾蔚蓉教授列举了三个临床常见的母源性疾病进行最新临床研究证据解读第一个是糖尿病合并妊娠第二个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第三个是子痫前期,顾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对子痫前期关节环节的表单化管理的经验,可降低降压药的使用,延长期待治疗时间,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NICU入住率最后顾教授总结到,临床医生应重视母源性新生儿疾病,需要产儿科甚至多学科合作,有效预警及妥善防治方可改善结局

8.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循环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孙建华

孙建华教授首先介绍了新生儿窒息概况,然后其简单介绍了胎儿期的循环特点、新生儿出生时循环转变,重点分享了严重窒息后心血管损害、心功能不全的原理,新生儿窒息与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管理。最后孙教授总结到,新生儿/早产儿窒息仍是影响人口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出生窒息导致心率、血管收缩和心输出量的变化,三分之二中重度缺氧损伤伴心功能不全,导致循环障碍严重缺氧时发生心输出量的重新分配,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9.CNV-seq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桂菊

周桂菊教授指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临床表型复杂多变,传统的G显带核型无法检出,在分子时代染色体病产前诊断的重心和范围发生改变,从非整倍体转变到致病性CNVs。在介绍完其针对的目标人群、目标疾病、数据分析流程及其与其他染色体检测技术如核型分析、CMA的对比后,她强调应注重CNV的适用范围,并且意识到其局限性最后周教授强调在检测前进行遗传咨询时应充分告知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充分知情,自主选择。

10. 远程胎心监护在数字化医疗模式中的践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张珂

张珂教授首先介绍了数字医疗的概念,通过特定的医疗模式实现,丰富了医学信息的内涵及扩展其中的内容,实现公共医疗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其次,介绍远程胎心监护的概念,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引入,开启了远程医疗之路,促进远程胎心监护的诞生和发展,围产监护与保健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最后,张教授进行胎心监护的个别病例分析。远程胎心监护具有数字医疗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是时代发展的助力器及开展推广关键,科学管理,加强质控,提高围产保健。

11. 早产儿产房稳定临床相关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周晓玉

周晓玉教授指出中国早产儿发生率不断上升,与欧美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其次周教授介绍了产前激素的应用产房稳定的热点问题包括出生时稳定:保暖、脐带结扎、早产儿复苏和PS应用窒息和复苏。最后,周教授指出产房内稳定标准化管理需要目标清晰,对近年循证医学文献做详细了解和评估,及时准确的了解单位资料早产儿的管理是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产房处置是早产儿出生后的首次医疗救助,降低早产儿死亡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应重视产房处理流程及规范。

12. 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复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林振浪

浪教授首先介绍频死新生儿的复苏,明确了新生儿出生前后肺和循环的生理变化,复苏流程和时间要求。强调了吸引的技巧和通气的技巧胸外按压的技巧和用药技巧。其次,介绍产时手术如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进行胎儿镜下气管堵塞术;胎儿大量胸腔积液进行胸腔-羊膜腔穿刺术和引流术;胎儿先天性肺囊腺样病变的胎儿进行宫内开放手术;接着,讲解了产房手术,如先天性腹裂的产房手术,介绍其团队对早产儿先天性腹裂合并先天性器官狭窄进行产房手术。最后,林教授说明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处理。

13. 围产期解脲脲原体感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袁天明

袁天明教授首先介绍了解脲脲原体的定和早产,分析了该院救治的一例病例。其次,指出围产期解脲脲原体感染对新生儿影响,包括先天性感染性肺炎、血行感染、中枢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数增加,CRP正常和慢性肺部疾病。新生儿解脲脲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综合征讲解了新生儿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治疗,抗感染治疗包括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14. 新生儿CMV感染诊治的关键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俞惠民

俞惠民教授首先介绍CMV感染的流行病学、感染类型及特点,指出母乳喂养和CMV感染相关,产后4-8周乳汁排毒高峰,母乳喂养是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的最常见途径介绍了CMV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的鉴别诊断。病原学检测是主要的诊断依据。最后,俞教授介绍早产儿母乳喂养与CMV感染。早产儿首选新鲜母乳喂养,对于危重儿最好检测母乳CMV-DNA,经适当处理后的母乳喂养以降低风险,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15. 胎儿腹水的诊疗策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姚洁

姚洁教授讲解胎儿腹水分为免疫性水肿和非免疫性水肿(NIHF),其中NIHF占多数。免疫性水肿原因为母儿血型不合。NIHF水肿的常见原因:胎儿心血管系统异常、染色体异常、血液系统异常、胎儿心血管系统以外其他结构异常、先天性感染、胎盘异常和遗传代谢疾病等。介绍胎儿腹水预后和转归和胎儿腹水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胎儿影像学检测,母体的检查和遗产学检查。关于胎儿腹水的宫内干预指南,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均较少,对于单纯性大量胎儿腹水,预后相对较好,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可进行宫内干预治疗。

16.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俐俐

王俐俐教授首先介绍了胎膜早破的定义,分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和足月胎膜早破。PROM对母亲的危害,最重要的后果是宫内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包括呼吸窘迫、脓血症、脑室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神经发育障碍等。王教授说明PROM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新生儿死亡,进一步分析PROM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最后,介绍未足月PROM的孕妇管理和新生儿管理。

17. 产房安全医疗安全与管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韩秋峪

  韩秋峪教授首先指出产房是现代产科风险发生的关键区域,是产科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改善产房的工作环境制订产房的考核指标,建立规范化处置流程持续的跟进改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制订清晰的产房管理目标,以循证医学依据为基础寻找达到此目标的方法,准确了解本单位情况,多学科、多领域协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时监控进展,质量的再评估,再修正。

会议中,众位专家学者对诸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答疑解惑,分享了宝贵的经验知识。会议精彩纷呈,学习氛围浓厚,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会议正式开始前和会议中间进行了二轮大会投稿论文的交流评审,在会议最后对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颁奖。

    最后,南京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对大会进行了大会总结,感谢远道而来的围产同道的参与学习。希望各位医务工作者在危机中遇新机,继续关注围产医学的研究进展,为围产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通讯员: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