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9日,江苏省第二届听力学学术年会暨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十七届听力语言康复学术年会暨2023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听觉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23江苏省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培训项目在江苏省扬州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医学会听力学分会主办,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听觉科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共同承办。
4月7日上午8点,听力学基础研究分会场正式拉开序幕,为本次大会热烈暖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耳科学家们围绕耳科学基础研究前沿展开了精彩的报告与讨论。
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柴人杰教授系统报告了基因治疗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功能性毛细胞的相关研究。柴教授的报告紧紧围绕其团队近年来在内耳干细胞领域的前沿进展,详细介绍了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毛细胞、促进新生毛细胞成熟和存活以及构建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系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贺祖宏教授分享了FoxG1相关通路在毛细胞老化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他们的工作发现在毛细胞中特异性敲除FoxG1会影响毛细胞的自噬水平,从而导致毛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加快其老化进程,证明了FoxG1是毛细胞存活的关键调控因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杨涛教授介绍了导致内毛细胞突触病变的耳聋致病基因研究。他们团队发现了两种与隐匿性耳聋相关的新基因——DMXL2与TBC1D24,这两种基因的缺失均会造成小鼠内毛细胞突触囊泡的回收及循环能力受损,继而导致听力下降。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高建刚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小鼠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在听觉中的作用探究”。他们研究发现耳蜗毛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缺陷并不会引起氧化应激,但会通过影响BK通道导致听力损失,使用BK通道激活剂可以有效恢复这类听力损失。这一发现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熊巍教授介绍了耳蜗毛细胞解析声音频率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熊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关于Prestin蛋白和Piezo2在感知不同频段声音中的作用及机制,他们的研究证明了Prestin蛋白主要调控小鼠对中低频声音的敏感性,而Piezo2蛋白则主要介导小鼠外毛细胞对高频段声音的感知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陈放怡教授分享了采用光动力治疗(PDT)精准损伤前庭治疗顽固性眩晕的方法研究。他们团队自主研发了测试小鼠前庭功能的仪器和方法,利用在体和离体实验验证了PDT在保留听觉功能的前提下精准损伤前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同时探索了半规管给药和光纤给药的手术进路。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李文妍教授围绕“内耳研究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展开演讲。李教授介绍其团队发现的RhoA、F-actin和机械效应分子YAP可以通过转导细胞外基质机械物理因素影响内耳干细胞生存和增殖,同时创造性地研究了多种耳蜗类器官(CPC)包括可长时程扩增和传代的CPC、具有耳蜗毛细胞特征的CPC和具有神经连接的CPC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柳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传导性听觉剥夺通过5-羟甲基胞嘧啶修饰损害耳蜗带状突触的机制研究”。柳教授团队通过长期CAD模型引起的表观遗传修饰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究了传导性听觉剥夺诱导耳蜗带状突触损害的具体机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珊教授就“内耳前庭细胞的异质性研究”展开专题讲座。孙教授介其团队先进行了内耳椭圆囊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再通过谱系追踪与单细胞测序结合探寻Sox9+细胞的命运,揭示了椭圆囊非毛细胞感觉上皮的异质性。
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的刘婷婷教授带来了“Comparativ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cochlea in human, macaque and mouse”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宁龙教授首先带来“听觉感知的大脑皮层环路机制”的专题报告。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刘闻闻教授围绕“c-Myb protects cochlear hair cells from cisplatin-induced damage via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进行相关专题研究。
4月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耳科专家们也围绕人工听觉及临床听力学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陈兵教授通过典型手术病例介绍了“人工镫骨植入要点及临床听力学分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清泉教授对“内听道少见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做了相关报告。介绍了海绵状血管瘤、内听道动脉瘤、迷路内神经鞘瘤、内听道脑膜瘤、面神经瘤及迷路炎等内听道疾病的相关病例,并分享了经典手术视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秀岚教授就“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基础与临床”的精彩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李永新教授围绕“汉语普通话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进行了大会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时海波教授以“高胆红素血症所致中枢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教授们的专题讲座精彩纷呈、听众反响热烈。从听力学基础研究到临床听力学研究的相关报告紧密结合,大会开幕首日即为参会学员们呈现了难忘的学术交流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