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教育分会>学科进展

夏彦恺教授:居家防护至关重要,非必要情况不用去医院

发布时间:2020-02-13 浏览次数:3226次 来源: 作者:抗疫专题

疫情当前,“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是普通民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那么居家防护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旦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情况,应该如何科学就诊?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专家夏彦恺给出了家庭版抗“疫”防护措施,一起来学学。

 

【观点一】通风、消毒、把口罩扔进密封袋,居家宅要做'细节控

 

防控疫情,居家防控成了各个家庭的普遍选择。家庭预防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接触,另外在室内要注意居室通风、家具消毒和宠物卫生。

 

首先依然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疫情防控期间,就要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果外出,必戴口罩。若口罩被污染(接触过病例或疑似病例、医院就诊或人群密集区),应第一时间更换。丢弃时,把口罩在消毒后单独放在密封袋里,再扔到指定(有害垃圾)垃圾桶内。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至少30秒,或用含酒精消毒剂进行消毒洗手。

 

在室内,还要做好通风换气,建议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另外,每天最好对室内桌椅、门把手、开关、电器遥控器、马桶盖、手机、钥匙、眼镜等物体表面做好清洁,并定期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对餐具每两天进行煮沸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如果家里养宠物,还要注意避免让宠物接触家禽、野生及流浪动物,做好宠物清洁。

【观点二】家人出现可疑症状,要做好隔离防护,并根据病情进展及时送诊

我们最好在家中备置体温计等医疗用品,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如果发现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四肢或腰背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该做好所有家庭成员的隔离和防护,并根据病情进展及时送其就诊。

 

发生情况后,所有家庭成员应佩戴医用外科或N95口罩,病患须与无症状的其他成员保持距离,避免传染。就诊途中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接触的所有人员,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在有症状的家庭成员就诊后,要对其家庭所有活动空间和全部接触物品进行整体消毒。若家中有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则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在转运病人时,也不能使用私家车或出租车。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需向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急救中心,将病例转运至定点救治医院。转运过程中要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工作。

【观点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先自查,如非必要,请不要去医院 

冬天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加上疫情传播,令不少市民“草木皆兵”。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集中了各种原因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属于人员密度相对较大、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环境。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存在不容忽视的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切莫过分恐惧、焦虑,自我对照以下问题:

 

1是否发热(腋下体温≥37.3C),有无出现明显气短、气促、胸闷、呼吸困难?

 

2是否症状前14天内到过湖北、温州,或接触过来自湖北、温州的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者?是否为聚集性发病?

 

如果上述情况都不存在,则属于轻症的呼吸道感染,建议居家隔离,充分休息,服用对症药物,每日监测体温并自行观察症状轻重变化。实在不放心,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热门诊免费在线问诊。

 

在自行观察期间如果病情有加重趋势,比如体温持续2小时以上不退且伴随胸闷、气短现象,并存在有可能的接触史,建议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观点四】做好充分防护再前往公共场所,不要用脏手触摸口鼻眼 

疫情防控期间肯定也有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将出入公共场所,或在公共场所工作,尤其前往医院更要注重防疫工作。

 

首先,尽量不去密闭的公共空间,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和环境清洁卫生;不去人流集中处,做好防护,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回程时注意不要把污染物带回家或进行彻底消毒。

 

如必须进出医院,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的病人密切接触,与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不触碰医院内物品;离开医院后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岀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