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学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罕见病学分会>分会动态

扬起希望的风帆: 苏大附一院完成江苏省首例成人SMA患者鞘注基因修饰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06 浏览次数:9044次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方琪,俞立强,蒋建华,刘美蓉,丁冬雪,王达鹏

2020年03月05日上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方琪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批,华东地区和江苏省首例“成人SMA患者鞘注基因修饰药物(诺西那生)治疗”,为成人SM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苏大附一院是继北京协和医院后全国第二家开展成人SMA患者复杂脊柱侧弯鞘内注射基因修饰药物治疗项目的单位,也是江苏省首家。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10日,苏大附一院总院“肌萎缩和肌无力多学科联合门诊”多位专家为一位21岁的男性患者进行诊疗。患者自出生6个月后被发现运动发育迟滞,自小出现哭声低下、蹬腿无力、上肢上抬困难等,并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不能独立行走,长期借助轮椅及看护人生活,并且逐年加重,目前已是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明显的胸廓畸形和严重的脊柱侧弯。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SMN1基因exon7、8 纯合缺失,SMN2基因exon7、8杂合重复(3)。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需要进行基因修饰药物-诺西那生鞘内注射治疗。

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以脊髓和脑干中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导致严重的、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并发症多,危及生命。因此要成功完成治疗,需要神经内科、麻醉科、康复科、影像科、超声科、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骨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并且需要做好充分的治疗前评估和准备。


                                                  

术前全面充分评估,为治疗保驾护航

成人SMA由于病程时间长,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异常、严重复杂性脊柱侧弯等。因此,相较于婴幼儿、青少年,治疗难度更大,不确定性及风险也更高。

为了确保治疗的成功,我们在多学科会诊后进行了充分评估。方琪教授神经肌肉团队董万利主任、薛群主任、蔡秀英主任、孔岩主任、蒋建华主任、俞立强主任、丁冬雪博士和李莉主任康复团队韩立影博士、陶媛媛治疗师进行了详细的神经肌肉功能评估;麻醉科嵇富海教授团队成浩主任、金晓红主任联合影像科王希明主任,超声科董凤林主任、林和平主任,骨科刘滔主任、黄军主任应用脊柱CT三维重建、可视化超声引导定位等技术进行详尽的穿刺入路评估;消化科李岭主任、呼吸科朱晔涵主任、心内科陈弹主任进行详细的消化、呼吸及心脏功能评估,为患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做到近乎完美地保驾护航!


                                                    

治疗团队迎难而上,团结协作完成治疗

   面对成人SMA患者复杂脊柱侧弯鞘内给药的挑战,在呼吸功能欠佳的情况下,多学科团队做好准备,迎难而上!

经过充分评估准备,2020年03月05日上午,治疗团队在麻醉手术科无菌层流间成功实施治疗。林和平主任、成浩主任、俞立强主任提前通过超声定位,麻醉科成浩主任、金晓红主任联合骨科刘滔主任、黄军主任在CT等影像引导下对变形、移位、旋转的腰椎椎体、椎间隙进行具体穿刺入路定位。最后麻醉科金晓红主任从非常规的、复杂路径穿刺成功(穿刺间隙仅有4.5mm宽)。随后顺利完成基因修饰药物的鞘内注射治疗。

治疗前后神经内科王稚护士长、薛科强护师,麻醉科张新梅护士长、缪玉、滕兰护师精心护理,不仅顺利完成高难度留置针置入,还给予了患者亲切的关心,使得患者在整个治疗中安心配合,术后安返病房,患者家属也十分感激!


                                                                

结语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首批国家罕见病协作网络单位,一直高度关注着各类罕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此次江苏省首例成人SMA鞘注诺西那生治疗顺利完成,为SMA成人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我们也希望将来能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获得规范化治疗,让爱从此不罕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肌病和神经遗传团队介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肌肉病和神经遗传病诊治团队于 2002年,由方琪教授自日本研修回国后组建,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定的具有“神经肌肉病理诊断资质”的神经肌肉诊治中心之一。

目前常规开展肌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遗传基因检测、神经肌病相关免疫抗体检测以及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由于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因此很多发病率较低的罕见病,事实上并不罕见。目前我们中心,进行基因检测约200例/年,肌肉活检近100例/年,自身免疫检测超过300例/年,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超过300例次/年,肌萎缩相关复杂疾病多学科会诊达到50例/年。

肌肉活检具体涵盖了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肌肉基本结构)、改良 Gomori 染色(MGT,观察破碎红纤维、杆状体等)、还原型辅酶 I-四氮唑蓝还原酶染色( NADH-TR,观察肌原纤维网紊乱、区分纤维类型)、 SDH(琥珀酸脱氢酶,观察肌肉线粒体)、 COX(细胞色素 C 氧化酶,反映肌肉代谢)、 SDH/COX双染、腺苷三磷酸酶染色( ATPase,分辨肌纤维种类)、过碘酸希夫染色( PAS,观察肌肉中糖原)、油红 O 染色(ORO,观察肌肉中脂质)及炎性肌病( MHC-1、 CD4、 CD8、 OX40L)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ystrophin)、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Dysferlin) 等多种疾病的免疫组化项目。

基因检测项目涵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线粒体脑肌病、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亨廷顿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脊肌萎缩症SMA等,以及遗传性脑血管病基因检测项目。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涵盖肌炎相关抗体、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副肿瘤相关抗体以及其他常规风湿免疫抗体检测。

近年来,神经肌肉病和遗传团队逐渐壮大,目前团队有高级职称10人,获博士学位11人。团队带头人方琪教授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肌病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神经肌病和遗传学组组长。团队成员有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苏州市神经肌病和遗传学组副组长、委员等。团队成员包括方琪教授、董万利主任、薛群主任、蔡秀英主任、孔岩主任、蒋建华副主任医师、俞立强副主任医师、王洪霞副主任医师、蒋觉安副主任医师、王达鹏副主任医师、卢曼主治医师、丁冬雪博士、刘美蓉博士、张陆陆硕士、程霄霄硕士、朱思佳硕士等。

团队工作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诊断新技术在炎性肌病中的临床综合应用、肌病的临床免疫与病理研究等项目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2 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2 项、“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 项;近 5 年发表神经肌肉疾病相关 SCI 论文 10余 篇。 每年组织举办国家级及省级学习班(遗传性肌病、遗传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等),并在 2018 年承办第11届中华医学会神经遗传大会。 此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设立了神经肌肉疾病与遗传病亚专科、肌萎缩专病门诊;并于 2017 年开展肌萎缩多学科联合门诊,每周对神经肌肉疾病疑难病例会诊, 为本地区的神经肌肉病和遗传病患者提供了全面而精细的医疗服务。



关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以脊髓和下脑干中运动神经元的丢失为特征,从而导致严重的、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最终SMA患者逐渐丧失行动能力,并且难以完成呼吸和吞咽等基本功能,从而需要重大的医疗干预和护理帮助。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批准之前,SMA无特效治疗手段,疾病管理仅限于呼吸支持、营养支持、骨科矫形等辅助治疗方法。2019年2月,全球首个SMA基因修饰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上市,为SMA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诺西那生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通过改变SMN2前mRNA的剪接,增加完整长度SMN蛋白的产生,从而治疗因SMN1基因(位于染色体5q)突变或缺失引起的SMA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