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至7日,长江医学会议-2025儿科学年会暨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儿科学学术会议南通隆重开幕。9月6日风湿免疫学组分会场在南通金石国际大酒店衡山厅顺利举行。本次风湿免疫分会场聚焦儿童风湿免疫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临床诊疗进展,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上午8:00,开幕式准时举行,俞海国主持,开幕式简洁有力,为整场分会场活动奠定了专业且严谨的基调,也正式开启了当天的学术交流之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附属儿童医院的俞海国教授,带来了《慢性无菌性骨髓炎CRMO/CNO—从发病机制到精准诊疗的探索》的报告。他深入阐述了慢性无菌性骨髓炎(包括CRMO、CNO等类型)的复杂发病机制,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层面进行解析,让与会者对疾病的根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俞海国着重介绍了精准诊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应用等,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引发了现场关于该疾病诊疗优化的热烈讨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封其华主任,分享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的最新进展。封其华详细梳理了近年来该疾病在诊断标准上的更新,以及新型检测技术对早期诊断的助力。在治疗方面,他介绍了传统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还有生物制剂等新兴疗法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研究,让大家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有了更全面、前沿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自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宋晓翔主任,针对儿童高尿酸血症的诊治展开报告。宋晓翔分析了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代谢、饮食等多方面因素。在诊治方面,他讲解了如何通过进行诊断,以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的适用情况与效果,强调了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预后的重要性,使大家对这一儿童常见代谢性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关凤军主任,从科研视角解析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关凤军介绍了该类疾病的分类、遗传特点等基础科研内容,还分享了团队在相关基因研究、动物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这些科研成果如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支持,为临床与科研的结合搭建了桥梁,激发了与会者的科研思路。
在论文发言环节,多位青年学者带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附属儿童医院的周鹏,分享了《多组学分析揭示S100A9hi中性粒细胞在sJIA及sJIA - MAS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戴鑫馨,进行了《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阳性幼年皮肌炎8例临床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附属儿童医院的金京,汇报了《Serum tRF - 4575 may regulate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serve as a novel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enthesitis - related arthritis》;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张丽,带来《hUC - MSC通过Stat3调控过敏性紫癜Th17/Treg平衡的机制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附属儿童医院的黄继谦,阐述了《淫羊藿苷通过抑制PAD12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来改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戴小妹带来了《儿童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肾损害1例报道并基因治疗文献复习》。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儿童风湿免疫领域的科研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风湿免疫分会场的学术活动,为儿童风湿免疫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该领域临床与科研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深化了前沿研究的讨论与实践经验的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学者的创新热情,为未来诊疗标准的优化和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