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儿科学分会>分会动态

长江医学会议-2025儿科学年会暨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儿科学学术会议 感染学组分会场报道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感染学组 作者: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备受瞩目的2025年江苏省儿科学年会于近日在江苏南通隆重召开。作为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学组分会场的学术活动于9月6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精心组织,汇聚了省内外众多儿科感染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临床一线骨干医师,共同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最新进展与临床挑战,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在感染学组组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田健美院长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田院长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能够进一步推动我省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最终惠及广大患儿。

本次会议的专题报告环节,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儿童感染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田健美院长率先带来了题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控与挑战》的精彩报告。她系统阐述了当前全球及我国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现状,强调了疫苗接种在儿童健康中的基石作用,并就当前面临的新挑战,如疫苗犹豫、疫苗覆盖率不均衡、以及新发再发传染病的威胁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和应对策略,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顾绍庆主任就《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和机制》进行了详细梳理。他从药物作用靶点、化学结构等多个维度,清晰地讲解了各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病毒感染时,如何科学、精准地选择用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周凯主任的《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报告,结合生动的病例,深入分析了该疾病的临床异质性和诊断难点,强调了早期识别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诊治这种“疑难杂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成芳芳主任对新发布的《儿童A族链球菌咽扁桃体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她逐条解析了共识的核心内容,从病原学诊断、规范化抗菌药物治疗,到并发症防治,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清晰、实用的临床指导。随后,王建设教授分享了《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疗》,从遗传学角度揭示了儿童肝病的复杂性。周卫芳教授则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百日咳再燃问题,详细讲解了《儿童百日咳临床特征和防治》为临床应对提供了新思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次会议的又一大亮点。在病例分享环节,三位青年医师带来了他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真实、复杂的病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陆玲玲医生带来了《“烧”脑的谜题:一例儿童发热待查病例分享》,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展现了面对发热待查患儿时严谨的临床诊断思路,过程引人入胜。徐州市儿童医院的任劲松医生分享了《EBV混合感染一例》,揭示了在免疫功能异常患儿中,常见病毒感染亦可表现得异常凶险和复杂,提醒临床医生需提高警惕。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丁莹医生通过《发热与肝损伤:拨开迷雾,探寻根源》的病例,引导大家深入探讨了感染相关肝损伤的鉴别诊断和处理策略。在论文发言环节,王坤、陈鸿健、闰珂珂、孙雨等青年才俊们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特殊病原体感染、少见病临床特征分析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我省儿科感染领域后备力量的科研热情和学术潜力。

紧凑而充实的学术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前沿、贴近临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令人受益匪浅。本次江苏省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我省在儿童感染病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也为广大儿科同仁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江苏省的儿童感染病诊疗事业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健康江苏”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