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至7日,长江医学会议-2025儿科学年会暨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儿科学学术会议在南通隆重开幕,新生儿分会场于6日上午8:00正式开幕。本次开幕式由新生儿学组组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程锐教授致辞。程锐教授在开场中指出,当前新生儿科医学正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呼吁广大同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新生儿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患儿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次分会场聚焦新生儿医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张拥军教授就“对新生儿ARDS的思考”进行了专题授课,从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等多个维度,系统剖析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管理难点,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例,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陈正教授围绕“重症BPD的呼吸支持策略”展开深入讲解。陈正教授详细介绍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在呼吸支持方面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无创通气、有创通气撤机时机以及长期呼吸管理等内容,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改善患儿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韩树萍教授则针对“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相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她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营养管理策略等方面全面梳理了牛奶蛋白过敏的诊疗路径,并分享了其在预防和干预中的临床经验,为基层单位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在病例分享环节,多位学者带来了丰富而精彩的临床案例:孙永萍医生分享了“新生儿难治性低氧血症的ECMO治疗”,展示了ECMO技术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价值;卢红艳教授以“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背后的真凶”为题,层层剖析一例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过程;潘兆军主任报告了“新生儿沙眼衣原体神经系统感染一例”,强调了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新生儿中的重要性;李海英主任通过“小包袱归家记”,生动讲述一例早产儿经过多阶段治疗最终顺利出院的暖心历程;吴宏伟主任围绕“一例高钠血症的病因探究”,展现了高钠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思维;唐统会医生分享“两例先天性梨状孔狭窄病例”,讨论了该罕见病的诊疗策略;王子木医生则通过“1例低血糖背后的故事”,揭示了遗传代谢病在新生儿低血糖中的关键作用。
本次分会场学术气氛浓厚,讲座与病例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涵盖前沿进展与实用技术,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也得到了现场同仁的广泛好评。会议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类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将对提升区域新生儿诊疗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